【基层实践】
美丽整洁的环境让人享受美好、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人朝气蓬勃、写有家风家训的墙面让人感受文明……漫步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官路村,所见所闻无不告诉你,乡村振兴之花正处处绽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实践方向。近年来,睢宁县主动探索出“党建+”的乡村振兴模式,用基层党建打通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引领农民致富。
“党建+整治”让乡村美起来
干净平整宽阔的乡村公路,整洁舒适的社区面貌,宛若江南水乡般的桥梁河流,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在睢宁县姚集镇高党村,这样的景色随处可见。“这几年村子大变样!以前村路坑坑洼洼,路边堆着生活垃圾,池塘漂着塑料袋和其他杂物,臭气熏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宋之昌说。
乡村环境治理要“一杆见底”,关键要靠基层党组织。为改善农村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睢宁县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围绕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实施“强镇强村”计划,布局5年建设100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和50万亩高标准农田,取得阶段性成效。
睢宁县土山村村民陈玉梅说,以前遇到河道绕着走,难闻的气味让人受不了,自从县委县政府对乡镇水体治理后,“现在,每天吃完晚饭都要到河边散步,心情别提有多好了”。
“建设、规范、提升”不仅是睢宁县乡村村容村貌蜕变和发展的历程,更是这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睢宁县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建设乡村集中居住点为核心,将乡村环境整治纳入顶层设计,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乡村地区完善了供电、供气、通信、自来水、污水处理、沼气站、路网监控等基础设施,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党建+扶贫”让农民富起来
邱集镇王术村,曾是睢宁县最贫困的村子之一。71岁的老人付全海回想起过去,“全村没有水泥路,家家吃不饱饭,村里还欠外面十几万”。
2015年,睢宁县建立“强弱村结对互助机制”,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筛选战斗力、综合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村党组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与薄弱村党组织结成“帮带共建”对子,探索“抱团发展”之路。
“我们王术村和仝海村产业相近,都是水稻种植。仝海村统一提供育苗、管理、肥料等支持,待水稻成熟后统一回收,同时每斤多给我们2毛钱,估算下来,比我们种植杂交水稻,每亩多收入6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王术村党支部书记李威说。
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指导、资源共享等方式,睢宁县积极推进强村与弱村建立“一帮一”“一帮多”或“多帮一”帮扶对子,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有效解决弱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
“党建+服务”让百姓乐起来
村集体有钱了,服务设施改进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刚踏进睢宁县官山镇联合村“村民之家”,阵阵朗读声便传入耳畔,只见二楼的文化室内,孩子们捧着《论语》认真诵读。文化室旁,党员活动室正在播放红色电影,一楼的办事大厅正常开放,村民办事、休闲两不误。
这个功能齐全的“村民之家”曾经是个狭小而破旧的村部。“以前,村部年久失修,老百姓不愿意来。如今,村集体收入提升了,村部也重新翻新了,比过去扩大了好几倍,除基础的业务大厅,还增设了棋牌室、图书室、活动室。”官山镇联合村党支部书记庄飞说,现在大家有事没事就会过来转一圈儿,党员、群众的心贴得更紧了。
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是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重要载体。在睢宁县,绝大多数村有一个像这样的“村民之家”。2017年以来,睢宁县积极整合省市县镇四级资金,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对94个不达标村部进行改扩建和提档升级,在整合传统功能室基础之上,配备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棋牌室等,建设远教广场,厚植党建元素,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好不好。”睢宁县委书记贾兴民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历史定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路,建设一个安定富足、美丽文明的新睢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