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1日 星期一

    中国民族管弦乐闪耀俄罗斯

    作者:本报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1日 12版)

        当地时间2月9日晚7点,莫斯科室外天寒地冻。此时,距红场、克里姆林宫一步之遥的扎戈里季耶音乐厅却是管弦齐鸣,鼓乐激昂。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欢乐春节暨庆祝中俄建交70周年”活动的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艺术家们,正在这里向莫斯科听众呈现一场中国民族音乐的饕餮盛宴。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被誉为“丝竹里的江南”,当晚演奏的曲目都是国家一流作曲家的优秀作品,演奏队伍由海内外知名演奏家及中国著名音乐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组成。一流的作品交给一流的艺术团队来完成,确保一流的艺术水准。正如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赵季平所说的那样,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都属上乘,被中国音乐界看好,是中国民族乐坛上的一支劲旅。

        俄罗斯诞生了柴可夫斯基、格林卡、拉赫玛尼诺夫、穆索尔斯基等蜚声世界的音乐巨匠。首席指挥彭家鹏来俄演出前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俄罗斯音乐在世界的音乐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俄罗斯民族音乐与我们的民族管弦乐相互碰撞”。与此同时,扎戈里季耶音乐厅接纳演出者的门槛也是极高的。该建筑全部建在地平面以下,地面上只有入口处和一个金属玻璃结构屋顶,整座建筑玲珑剔透像一座水晶宫,如梦如幻,十分壮观。莫斯科市市长索比亚宁不久前骄傲地说,扎戈里季耶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建造,“她不仅是首都最好的,也是全俄最好的文化艺术中心”。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里,由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指挥,著名二胡演奏家、乐团艺术指导朱昌耀、大提琴演奏家康乔瑄及90多位青年演奏家倾情演绎了《春节序曲》《我的祖国》《二泉映月》《庄周梦》《抒情变奏曲》《澳门随想曲》等经典曲目。整个音乐会气势恢宏,莫斯科听众如痴如醉。

        每首曲毕,掌声不息。莫斯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尤利娅说,中国艺术家演奏的音乐如此美妙,真不可思议!“说实话,我没有想到中国民族管弦乐这么好听,中国不仅经济繁荣,软实力更是雄厚”。中场休息期间,许多认识的、不认识的俄罗斯听众聚在一起,边从手机上搜索中国民族乐器,边热烈讨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自发地用俄语高喊“太棒了”“谢谢”……并与台上演奏者挥手互动,更有粉丝涌到舞台前,争相请艺术家签名,场面十分感人。

        除在莫斯科扎戈里季耶音乐厅,苏州民族管弦乐团2月7日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进行了一场演出。马林斯基剧院是世界著名剧院,拥有230多年历史,是世界高雅艺术领域的一大标杆,而中国艺术家们当晚的演出毫不逊色,为中国音乐在俄罗斯赢得了荣誉,经久不息的掌声一次次从U形环绕舞台聚散开来,并与音乐节奏形成合拍的鼓掌声。

        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演出得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驻圣彼得堡总领馆高度重视。中国驻俄大使李辉表示,在中国最传统、最隆重、最喜庆的新春佳节里,与俄罗斯广大听众共聚一堂欣赏中国民族音乐会,充分体现了我们之间业已形成的深厚友谊和良好传统,再次证明了中俄关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代总领事张卫说,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是由来自加拿大、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艺术家组成,充满朝气且非常具有代表性。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于开年之初到访圣彼得堡举办精彩的音乐会,可谓2019年中俄文化交流的开篇之作。

        据悉,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此次在第22届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框架下的巡演,从1月15日至2月10日,足迹覆盖德国、比利时、意大利、俄罗斯等9个国家13个城市。除现场外,乐团的演出还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法国古典音乐网络直播平台Medici.tv及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进行了全球直播,受到全世界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各国音乐爱好者在网上频频点赞,好评如潮,惊叹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高超艺术水准和独具魅力的民族管弦乐创新形式,称赞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为全世界音乐界奉上了精彩的艺术盛宴。

        (本报莫斯科2月10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