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09日 星期六

    “巧手哥”的新年心愿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09日 03版)

        【新春走基层·说说新年新愿望】    

        2月8日大年初四,拿着糕点、糖果拜年的乡亲们早早地出门了。猪年春节,欢庆的喜悦和乡间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虽拄着一副拐,却有一双巧手,人称“巧手哥”的河北省巨鹿县小伙陈灵涛在家里忙着研究升级版的核桃切片机。“小核桃成了‘金疙瘩’,靠着双手脱贫致富,心中的那个‘她’快快来到身边吧。”他说出了自己的新年心愿。

        陈灵涛今年30岁,曾是巨鹿县官亭镇陈者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因患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瘫痪,走路离不开双拐。前些年,他依靠父母生活,家里条件十分艰苦,从小他就生活在自卑里。“没法,谁让咱穷,又架着双拐,谁愿意跟咱啊!”提起过去,他一声长叹。

        “怎么解决那些行动不便或不方便外出打工的贫困户的致富问题成为首要问题。”巨鹿县扶贫办主任张晓锋介绍,为了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近实现就业,县里依托劳动密集型企业,开设了“扶贫车间”,吸引贫困群众入企打工或居家加工。

        其实,早在几年前,陈灵涛就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山核桃加工技术培训班,心灵手巧的他始终在班里拔头筹。回到家,他靠着一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手艺越来越好,又小又丑的山核桃在他手中变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工艺品,有花瓶、葫芦、斧头等20余个种类。但腿脚不方便的他,要进山买料,要跑景区销售,有点力不从心。

        转机发生在2018年5月,县里的扶贫车间建到了村口。陈灵涛和乡亲们走进车间,各自发挥所长,开始了山核桃的加工与销售“一条龙”服务。由于技术娴熟、做工精细,他很快成了这里的负责人,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免费教授技术,家里欠的债很快还清了。

        陈灵涛走上致富路的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不少乡亲找借口来家里看他怎么干活儿,都在打听每月能挣多少钱。而此时的他遇到了产品供不应求,许多订单发不了货的难题。于是,他将产品加工过程中简单易学、劳动强度小的工序,交给村里的其他人去完成,同时吸收周边的贫困群众加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现在,巨鹿县建有各类扶贫加工厂200多家,直接带动1800多人就业。”张晓锋说。

        春节前夕,山核桃工艺品成了走俏的年货,或装饰家居,或送亲朋好友,供不应求。陈灵涛忙得团团转。他说:“仅春节前一个月,就接了百余个订单,订购‘年年有鱼’‘招财进宝’的客户格外多,我们要赶工,还要保证质量,忙到深夜两点睡觉是常事。”

        猪年春节,陈灵涛终于能歇一歇了。这几天,除了吃到香喷喷的饺子,他还接到了县里好几位公益红娘的电话:“姑娘属马,就是你们邻村的”“有个姑娘在网上看到你的事迹,非常感动,想和你见一见”“你哪天有空?安排见个面”……

        新年电话让“巧手哥”心里乐滋滋。“过了年,我正好30岁了,我想有一个家。”对于未来,陈灵涛信心满满:“首先是要在县城开一个山核桃工艺品的专卖店,做大做强品牌,现在正在找合适的门面。另外就是要拓宽产业链,山核桃工艺品的原材料是核桃外面的硬壳,里面剔除的核桃仁都白白浪费了,如果能加工成核桃油,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市场也很广,等出了正月我就买机器、学技术、找销路!”

        贫困的帽子甩掉了,腰包越来越鼓了,心愿正在一点点实现,如今的“巧手哥”已然向幸福出发。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