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向未来】
平均年龄36岁,与20余所国际著名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吸引全球130多位国际学者参与各个层次的研究合作计划和项目,整合来自世界上最大规模脑数据库的近百万条数据……研究脑科学最前沿问题,出产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成果,这是这支组建才三年多的29人“科研梦之队”的信仰。而队伍的“领头羊”就是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他表示,未来脑学科的增长点就在于学科交叉。
近期,他的团队接连发表了不少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成果。比如,在人脑中,他们发现导致抑郁症和睡眠质量不佳的脑区有着重合之处,相关成果于2018年7月26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质·精神病学卷》;又如,今年1月8日发表于eLife上的《吸烟脑链接减弱与饮酒脑链接增强》,揭示了吸烟与喝酒对人脑功能呈相反的异常模式。
致力于为脑与类脑科学与技术创新提供世界级实验技术和研究平台的复旦大学“脑与类脑智能国际创新中心”建设正稳步推进,第一批影像研究设备已经入驻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
2018年底,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启动会召开,这个8.4亿的大项目将为冯建峰及其研究团队带来新的契机。
从事类脑智能领域研究十余年,冯建峰一直最想搞明白的问题却很“简单”:什么是智能?对“智能”这一词义本质的回答被冯建峰设定为了长期目标,科学的高峰总要找得到阶梯才能拾级而上,而类脑智能研究的实践就是他找到的攀登之法。类脑智能研究正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的深度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本质是对猫或人的视觉系统的模拟。
但脑实在是太复杂了,怎样才能把生物与生俱来的“智慧”让机器学会呢?冯建峰说,“疾病脑”给他们提供了研究对象,比如患上抑郁症等疾病的脑。
基于大数据研究,2016年,冯建峰团队就发现,对奖励没兴趣、对惩罚太敏感是得抑郁症最根本的原因。最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大脑中调控睡眠质量出问题的那块区域,恰恰与抑郁症患者对惩罚过于敏感的区域相同。而吸烟会降低脑惩罚功能的敏感性,喝酒则会升高对脑奖赏功能的敏感性,这与抑郁症患者的脑连接正好相反。而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也表明,风险基因造成影响的区域,同样也与奖励、惩罚的调控区域有关。
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临床医学……毫无疑问,类脑智能研究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冯建峰认为,未来脑学科将是交叉学科:“现在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以大数据为根基的科学范式成为了主流。这使我们的科研选题能够真正落地,既面向国际前沿,也能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健康问题,使我们的科研团队的研究始终能够站在时代的最前面。”
(本报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