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9日 星期二

    四川绵竹:

    挂年画已成群众欢度新春的记忆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本报通讯员 陈晨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9日 09版)

        把早已备下的年画挂好,全家穿戴整齐后只等年画文艺巡演队从门前路过……1月28日,正值农历腊月廿三,在四川绵竹市民的心里,每逢小年这一天,都是个欢庆的日子。

        如果说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那么小年便是“过年”的开始。据了解,每年的这天早上,已连续举办十八届的四川绵竹年画文化节文艺巡游队都会创新性地将绵竹年画最具代表性的《迎春图》《老鼠嫁女》等作品改编成群众能积极参与其中的互动节目形式,组成游览方阵准时出现在绵竹市的大街小巷,营造节日的气氛。

        绵竹年画源于宋盛于明清,又称绵竹木版年画,2006年6月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绵竹年画节暨年画重回春节”文化活动秉承“一座城市,一个符号,一种记忆”的办节理念,将重点突出浓厚的中国年味儿和优秀的地域传统文化,该活动会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结束,将会有超过20场以年画为核心内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到基层、到群众中间展演。

        五彩斑斓的主题彩车,生动描绘了绵竹人在新时代的发展前景和幸福生活。绵竹市民钟艳萍说:“画年画、挂年画是自己乡愁记忆一个重要部分,每年都会重复一次。随着时代的变化,每年的年画节都会有新鲜内容,特别是近几年绵竹年画融入了很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让我们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生生不息。”

        绵竹年画以手工彩绘为特色,内容汇聚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主题,构图丰富夸张,色彩鲜艳明快,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近年来,绵竹民间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深挖绵竹年画的文化内涵,使绵竹年画成为展现巴蜀精神和反映新时代风貌的重要艺术载体,影响越来越大。绵竹年画以其独特的民族韵味和美好的生活寓意,使得当地市民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几乎人人会画、家家会挂。

        “爷爷,举高点,再高点。今年《老鼠嫁女》的游街表演和去年不一样了呢。”9岁的张艺熙爬在爷爷张加虎的肩膀上,兴高采烈地看着《老鼠嫁女》的游街表演。张加虎说,这几年除了带孙子看年画、画年画外,每年都带着孙子挤入人群看年画文化游街。他希望,孙子从小就能更多地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将来能为家乡的文化传承工作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彩的年画配着红灯笼一挂,年味和文化味共生共荣,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浓浓年味扑面而来。作为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绵竹年画节以年画为文化符号,细致描绘着“融融百姓意”的隽永图画,重拾着“浓浓中国年”的独家记忆。

        绵竹年画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上一代人的美好回忆,也在用创新性的故事影响着下一代人。从小就喜欢绵竹年画的遂宁市民陈仕香就趁着举办年画节的时间,带着家人来到绵竹感受年画文化节的氛围。陈仕香说:“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但我们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氛围传给我们的下一代。这次除了带着家人前来参观外,还要带孩子们去看看传统的年画是怎么制作的。”

        绵竹年画经过千年的积淀与发展,散发着古朴的魅力和时代的活力,已成为绵竹亮丽的名片和独特的城市印记。绵竹年画节相关负责人表示,绵竹正在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让“酒乡画境”的声名更加深入人心。

        (本报四川绵竹1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本报通讯员 陈晨)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