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8日 星期一

    银发课堂进社区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8日 01版)

        【新春走基层·围炉思年话变化】    

        1月23日,山东省青岛市南区云南路街道寿张路社区教室,一群戴着老花镜的大爷大妈正专心致志地上着英语课,时而埋头记录,时而齐声跟读。年轻的老师杜晓娟目光扫过全场,笑容浮现在她的脸上。

        “我是一名年轻党员,社区里热心公益的老党员很多,受他们影响,我就想着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居民做点啥。”30岁的杜晓娟是寿张路社区党委委员,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第一外语是英语,第二外语是韩语。除了主抓党建工作,杜晓娟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贡献给了社区公益课堂。

        寿张路社区属于青岛西部老城区,常住人口1896户,一多半都是中老年人,对文化和时尚生活的需求比较旺盛。2016年10月,杜晓娟在寿张路社区为中老年人义务开起了韩语班,没想到大受欢迎。后来,应社区居民的要求,英语班、智能手机班也陆续开课,并且办得风生水起。

        “现在有40多位居民跟我学习韩语,学习英语的中老年人也发展到了100多人。”杜晓娟说,她一个人教学已经有点力不从心。2017年,杜晓娟创办了“市南区晓娟社会工作室”,通过招募,工作室已经培养了十几名志愿者,辅助外语教学工作。

        70岁的窦元东是韩语班的学生,2016年起跟班学习。杜晓娟说:“窦大爷从来不缺课,现在我们俩用韩语进行日常交流一点问题也没有。”窦元东告诉记者,他以前做外贸工作,退休之后对韩语很感兴趣。“青岛离韩国近,经贸往来多,学了韩语以后再去韩国,韩国人说的话我基本都懂,还能给朋友们当导游。”

        59岁的孙礼君家住青岛李沧区,每次她都会坐地铁转公交辗转来上课。“现在退休了有时间就多学点。”孙礼君说,在青岛学好外语很有用,以后再遇到像“上合青岛峰会”那样的国际会议,她一定报名当志愿者。

        “我孙子经常夸我与时俱进。”73岁的社区居民于立勤是位楼长,自从参加了“智能手机培训班”,工作如虎添翼。“我们这栋楼共7层、4个单元、56户人家。以前沟通个事儿得楼上楼下跑好几趟,还不一定赶上住户在家。现在上传下达通过手机,方便还省力。”于立勤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杜晓娟的工作室已经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300多次,受益群体1000余人。“我们的公益课堂目前还只是一周一课,有了志愿者团队,后期我们会开多期班,让更多的老人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杜晓娟说,2019年,工作室还打算与学校联手,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站,为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让受益群体更加多元化。

        (本报青岛1月27日电 本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