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8日 星期一

    每天检查3万多个螺栓、头顶上列车疾驰而过、距离水面4层楼高——

    “摇篮哥”这样巡检百年黄河大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本报通讯员 陈续荣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8日 03版)

        春运首日,山东省济南市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上寒风阵阵,这里的平均温度比市区低5摄氏度左右,负责桥梁检查养修的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工务段的工人们一早就来到了大桥边,开启了他们一天的巡检作业。

        1912年投入使用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是一座在黄河上承担铁路运输任务的百年老桥,目前每天仍有28趟旅客列车从桥上经过。

    “摇篮车”上护平安

        临近春节,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检查工区的护桥人几乎每天都要来大桥检查各处连接部件和钢轨状态。这次负责巡检的是90后工长张仁星和他的师傅陈怀华。当问起巡检的具体工作时,张仁星说:“这座大桥长1235米,有3627根枕木,平均每根枕木有10个螺栓,一天要检查3万多个螺栓,我们就顺着一边钢轨检查过去,再顺着另一边检查回来,每隔1米左右用道尺检查钢轨轨距尺寸。”

        随着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桥梁上部传统的检修养护方式逐渐被替代,然而,由于百年大桥特殊复杂的构造,桥梁底部的检查修护却只能沿用最原始的方式,就是依靠每个桥墩之间的主梁下悬挂着的“摇篮车”。桥梁通道与“摇篮车”并不直接连通,工人们需要徒手把着栏杆,翻越到外侧梁体后,双手紧紧抓住钢体结构,脚踩梁体一层层下移,直到降到“摇篮车”内。这一巡检车的动力纯靠人力手摇,检查时4个人为一组,两人在两边摇车,两人通过手电和检查锤对梁底的梁体状态进行检查。

        泺口大桥的梁体间没有连接板,能透过空隙从距离水面4层楼高的“摇篮车”上看到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有时在桥底检查过程中,还会有列车从头顶疾驰而过,这时“摇篮车”也会跟列车一起震荡、摇摆,最大摇摆幅度可达30度。由于桥梁跨度长,河面上风又大,工人们每次检查完上岸都冻得哆嗦,脑袋发晕,得过好长时间才能缓过来。因此,这些辛苦的桥梁工人们也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摇篮哥”。

        说起在“摇篮车”上作业的感觉,两位守桥人都表示:“一开始到‘摇篮车’上作业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往下看,然后就有一种桥在动的错觉,使人产生强烈的眩晕感,如果一时没有扶好,就会突然摔倒。”回想起当年刚工作的情景,陈怀华说:“当年作业时,有一次风吹得小车晃动厉害,一个踉跄,拿在手里的检查锤就掉进了黄河里。”

    父子接力守大桥

        50岁的陈怀华从1987年开始,接替退休的父亲成为这座大桥的桥梁工,而他的父亲从1958年成为大桥的巡护工起,也守护了大桥整整29年。

        当陈怀华谈到已故的父亲时,他低头沉默了许久。“在我记忆里,父亲非常忙,但从小跟我讲得最多的就是这座陪伴了他29年的大桥。”陈怀华说,“当年这座大桥是京沪铁路干线大桥,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大桥的两侧还有部队驻守,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当时父亲就和两名工友驻守在桥头的一间不到两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每天负责巡检和值守工作。”

        父亲退休后,陈怀华通过政审和层层筛选,也成为一名泺口大桥的“守桥人”,这一干至今已32年了。由于大桥每天都要有人值守以应对突发情况,夏季防汛,冬季防冻,陈怀华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陪伴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了。

        “最初家人对我的工作特别不理解,特别是2004年防洪期间发生的事至今想起来还十分后怕。”陈怀华回忆说,当时连日降雨造成黄河水位上涨,大桥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全体职工都要去工区待命,由于他的妻子也在外面上班,所以他便将儿子锁在了家中。等忙完工作赶回家,才发现自己家里也被水淹了,幸亏邻居在听到他孩子的呼喊声后,用孩子从门缝里递出来的钥匙打开门,把孩子接了出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怀华的家人通过对他工作的不断了解,也对他越来越理解。每年春运期间,让更多在外漂泊的人回家过年成了他们一家人的期盼。特别是他的儿子陈超,不仅没有埋怨父亲陪伴太少,还在父亲的影响下,毕业后也成为一名铁路职工。

    新守桥人担使命

        很难想象在大桥上熟练操作的张仁星是一名标准的90后,工作快5年的他现在已经是济南桥梁车间检查工区的工长。5年来,勤奋吃苦的他跟随陈怀华等师傅们认真学习养护检修技术,如今已传承起新一代的护桥使命。

        “刚来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不能持之以恒。于是师傅们就教导说‘检查养护不是小打小闹,做不好就会造成列车晚点,耽误旅客回家过年,甚至威胁他们的人身安全’。后来,在师傅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也就慢慢坚持了下来。”张仁星说。

        然而,张仁星却从没在家人面前提过自己详细的工作内容,家人只知道他在铁路上班检查桥梁,却从不知道他是如何去检查和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和危险。所以,他的家人有时也很不理解,特别是去年房子装修的时候,作为工长的张仁星工作非常忙碌,上班早下班晚,装修这个重任就落到了他身怀六甲的妻子身上。大到室内设计材料选择,小到购买螺丝垃圾清扫,都是妻子亲力亲为。

        回忆起这些,张仁星的眼眶有些湿润,更令他难忘的是去年10月的那个晚上。那天正好是他值班,接到电话时,母亲已经带着快要生产的儿媳到医院了,彻夜未眠的他在电话旁守了一夜,终于在清晨接到了母子平安的消息。结束工作后,他才赶到医院照顾妻子和看望刚出生的孩子。如今,孩子已经4个多月了,张仁星和孩子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依旧很少,每天天不亮就去上班了,孩子还没醒来;晚上忙完了工作回到家,孩子已经睡了。他只能轻轻地抚摸一下,生怕把孩子吵醒。

        “虽然我工作还不到5年,但工作时间越长,越发深刻地感受到肩头责任的重大。从陈师傅给我们新一代守桥人的讲述和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我体会到了无比的自豪感和崇高的使命感,这也让我更坚定地继续为这份事业努力奋斗!”张仁星说。

        (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本报通讯员 陈续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