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5日 星期五

    深秋,走过茅箭

    作者:梅洁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5日 15版)

        【新新中国】

        茅箭,我居然与其陌生了这么多年!这么多年里,我频频回乡,但我不知我每天就生活在茅箭,出门即行走在茅箭,那么多关爱都来自茅箭。更不知抬头那么蓝的天、白的云是茅箭,放眼望去连天接地的青山翠岭是茅箭……以至家乡的文学朋友邀约我回乡去茅箭赏秋时,我问:“茅箭是不是个有很多茅草、芦苇的地方?”

        我很快弄明白:我的想象不是空穴来风。这片秦巴山地中当年一个小小的、贫困的茅箭公社,今天撑起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十堰的半壁江山。半个世纪的拓荒之路上,那座如镞如箭的山体,山体上“蒹葭苍苍”的茅庐,不正是他们不屈不挠、一路披荊斩棘的精神背景吗?

        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汽车工业的拓荒者、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10万余人,从天南海北走进了秦巴山深处的茅箭。那时,茅箭只是湖北郧阳地区郧县下属的一个小公社,公社所属的十堰老街不足百米,人们在说到老街的局促时,就说,小孩尿泡尿就能从街这头尿到街那头。从郧县划出的张湾公社和茅箭公社构成了十堰最初的城市雏形。

        与拓荒的中国汽车人一样,茅箭人开始了新的征程。从1984年十堰市设立市辖茅箭区到如今,一个曾经只在山沟里刨地种粮种菜的茅箭,成为今天十堰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地的一颗明珠。2017年,工业年产值高达300多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3万余元。

        一个曾经连小学都稀缺简陋的丛林山地,如今建起了花园般的百所小学、中学、大学,与青山竞高的楼宇,一幢幢一栋栋在阳光下矗立。

        一个曾经“晴天打伞顶朝外、泥巴溅身莫见怪”的遍地泥路沟涧的山城,而今遍布“北京路”“天津路”“上海路”“浙江路”“江苏路”“广州路”“香港路”“重庆路”“杭州街”“澳门街”“长沙街”……四通八达、心系“全中国”的城市道路光艳无比,寄托着十堰人、茅箭人“走出大山、放眼世界”的梦想与胸襟。

        当我们乘车沿茅箭的“最美公路”马赛路一路前行,南部山区道路两旁的景点扑面而来:秦巴生态植物园、马家河水库、紫薇岛、桃花湖,还有营子村里的乡村幼儿园、东沟村俏丽的“山里猫居”,以及“桃花源”民居里飘拂的蜡染布……

        大自然怀抱里的茅箭如诗如画,一首首一卷卷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100多公里的循环旅游公路把隐蔽在大山里所有的美景、乡镇联结了起来。放眼望去,遍野的枫叶红了,桐栌黄了,仿佛上苍泼洒下漫天的油彩,把秋深深地染透。

        最震撼的莫过于遍布浪溪河谷的千年古树——

        那棵若苍龙般卧地盘爬而生的“盘柳”,越过了千年风雨,腹腔已空却依然虬枝苍郁,昂首向天;那棵生存了1450年的银杏,在秋天的阳光下,黄叶闪烁着漫天的灿烂;还有1060年的榔榆和铁坚杉、320年的黄连木,以及300年、500年的柿树、皂角树……

        仰望这些古老的生命,我内心充满敬畏:有谁能像它们那样阅尽千年的风雨沧桑?又有谁能如它们那样淡定接迎荣辱得失?

        浪溪河谷原本是一条千年的古盐道,盐道往西过竹山、竹溪,攀岩过岭,直达蜀地巫山盐场,往东经秦巴过十堰抵达汉水老河口。古盐道上的人家和路上的千年古树,一同走过了汉唐明清,在千年的相处相佑中,一起走到了风雨千年的这头。

        如今,浪溪村人家的房屋,如格林童话里的小木屋,掩隐在河谷的一面青山上,房屋灰砖青瓦,二层外墙全部用红漆木板装饰,护廊木栏全是旋木雕饰。站在美丽的木楼下,仰望阳光下亮闪闪、金灿灿的山里民居,你怎样构思自己居所的奢侈都无法企及。

        引着我走过古盐道的浪溪村支书张合昌,一看就知道是带领浪溪河谷人奔向幸福的带头人。他告诉我那一栋栋青山木屋,都是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出来的农民,是政府帮助他们走出了深山老林,住进了世世代代都没住过的房屋。现在,家家都开了农家乐,二层楼房都能接待游客……

        张合昌稳健而充满信心的谈吐,让我想象到他话语后面更加稳健更加有希望的日子。

        后来,当我了解到茅箭山区迄今已打造200余家各种建筑风格的农家乐和民宿旅馆,一年的游客近千万、旅游收入已踏进百亿,当我走过“移步皆美景,无处不惊喜”的十堰市民的“后花园”茅箭,我才明白什么叫“全域景区,全域旅游”的构架格局,才懂得“把农村当成景区来建设,把农居当成民俗旅馆来改造,把农田山水当作旅游基地来经营”的执政理念,在怎样改变着故乡的山河大地!我禁不住在心里感慨:好的政策资源会带给百姓多少福祉啊……

        秋日里走过茅箭,赏心悦目的不仅仅是烂漫的山河,更是一片民生安居的福地。

        (作者:梅洁)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