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知道斯里兰卡这个国家,也对斯里兰卡多位领导人的名字耳熟能详,其中对班达拉奈克夫人尤其印象深刻。当然,更记得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缔结中斯友谊所作的贡献。去年,我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身份到访斯里兰卡,也有幸寻访到了周恩来总理留在那里的足迹。
斯里兰卡原来被称作锡兰,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与印度南端隔海相望,国土面积有6.56万平方公里,比我国宝岛台湾大了不到3万平方公里。斯里兰卡与中国的友谊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周恩来总理在1952年就访问了斯里兰卡。当时,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自那时起,两国的联系便更加紧密了。1957年1月31日,周恩来总理应邀再访斯里兰卡,与斯里兰卡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斯里兰卡也成为与我国建交较早的国家之一。1964年2月,周总理又与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一道,第三次访问斯里兰卡。也就是在那次访问中,周总理主动询问时任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需要什么帮助,班达拉奈克夫人希望中国援建一座国际会议大厦,作为1976年8月在科伦坡举办第五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场地。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工程于1970年10月开工并于1973年5月按时交工。为纪念斯里兰卡已故的所罗门·班达拉奈克总理,大厦被命名为“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现在,大厦已成为中斯友谊的标志性建筑。我们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时曾从大厦门前走过并一睹大厦的“芳容”。虽然过去近半个世纪了,大厦依然完好如初,一点也不落后。
在斯里兰卡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周总理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的足迹。在位于斯里兰卡中部的康提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游览时,我听说植物园里有周总理亲手栽的树,便兴致勃勃地前去寻找,很快就找到了,我还用手机拍了照。让我喜出望外的是,这里不仅有1957年2月1日周总理种下的紫薇树(有人说是三角梅),而且有徐向前元帅在1973年、邓颖超副委员长在1977年栽下的树。每棵树前均有英文和当地文字题写的标牌,标牌上写明植树者的身份和植树的时间。其中,邓颖超栽的树与周总理栽的树并肩而立,一如他们生前那样心心相印、相亲相爱,让人不禁遥想他们生前的情景和当年植树的场景。
睹树思人,令人无限感慨:当年植树的3位老一辈革命家都已不在世了,他们栽下的树却枝繁叶茂,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他们亲手缔结的中斯友谊,依然牢不可破,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新的历史阶段,这种友谊被不断延续,也跃升到了新的层次。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我看到了好几处有中文标识的建筑工地,也看到由中国人承建的高楼正拔地而起,心中顿时涌起强烈的自豪感。修公路、架桥梁、建机场、办工厂,中国在斯里兰卡援建的项目很多。据悉,普特拉姆燃煤电站、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科伦坡国际机场高速路、汉班托塔港工程等重大基建项目都是由我国援建的,有的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据说,我国援助的发电厂还被印在斯里兰卡的货币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又为两国的合作拓展了空间。2018年7月下旬,由中国援建的斯里兰卡国家肾内专科医院又开工了。这些项目,在斯里兰卡正在产生或将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斯里兰卡,中国的游客也受到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接待。一下飞机,有关人员就在机场为每个游客的手机免费换卡,每天的安排也非常周到,有些接待简直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了,令人十分感动。临别时,所有游客都不约而同地、自觉自愿地要为接待人员多付一些小费。
在斯里兰卡,我寻访到了周总理及其他老一辈中国领导人的足迹,也感受到了中斯两国之间牢不可破的传统友谊。
(作者: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