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1日 星期一

    专家学者探讨荀子思想研究的新领域、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李红霞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1日 14版)

        【信息与动态】

        为开拓荀子思想研究的新领域、新思路和新方法,近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和邯郸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的“荀子思想与道统重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邯郸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80余人与会。与会学者围绕荀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清华简与《荀子》思想、荀学史、荀子研究的新方法等话题展开热烈研讨,涉及内容十分广泛。

        关于荀子政治思想的研究。这一主题涉及民主、大一统、义利、礼法、圣王权威等内容。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认为《荀子·解蔽》篇所引《道经》“人心之危,道心之微”的本义,与《论语·卫灵公》篇所载孔子“无为”说、《周易·系辞传》“垂衣裳而天下治”说的精神完全一致,属于典型的儒家的“无为而治”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孙伟副研究员指出,与孔子、孟子偏重于对“义”的道德“格物”维度的建构不同,荀子更强调“义”的政治“格物”面向,关注“义”的社会心理建构如何使得外在礼法制度的建立成为可能,社会因此安稳协调,荀子极大拓展了“义”的政治和社会内涵,为其礼学思想在战国后期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于荀子哲学思想的研究。这涉及荀子人性论、荣辱观、乐论、道德与人性修养等。其中最突出的话题是人性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悦笛研究员认为,荀子所言“恶”,是从“欲—情”之恶推导出的“性恶”而“心善”,在“欲—情—性”的逻辑框架内,荀子把“情”视为消极情感,情为欲所困,最终导向“性恶论”的逻辑终点。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郑文泉教授则指出应该从片面的“性”论回到其“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的整体“人”论立场,应正视“伪”而非“性”才是荀学的正面主张,且以“化性起伪”的人性思想拓宽荀学研究的框架。北京师范大学王楷副教授指出荀子“有血气之属莫不有知”“有血气之属莫知于人”的“知”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觉,更在于人类之间的“生命感通”,这一“生命感通”能够产生普遍的同情、同理心,这也正是道德动力的存有论基础。河北大学许春华教授认为荀子倡导“雅乐”“正声”,反对“邪音”“淫声”,在正视音乐娱乐功能的同时,强化了其“移风易俗”“管乎人心”“美善相乐”的社会教化功能。

        关于清华简与《荀子》思想的考察。清华简一经发现,即受到学界关注。以清华简为材料考察《荀子》思想也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中国人民大学梁涛教授认为孟子更多继承了夏商周三代民主思想中的保民、养民说,而荀子则发展了其中的治民、教民说,并与保民、养民说相调和,其内容多与清华简《厚父》相近;清华简《命训》与《荀子》在政治和礼法思想上完全一致,但在天命论上又有明显不同,可以看出荀子在道统思想的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人民大学向净卿博士认为,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具有仁礼一体的思想,其政治化而非心性化的“仁学”与荀子“仁学”相似,其关于“礼义化民”的思想,为荀子继承并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勾勒出“礼义之中”的思想在孔子、清华简《三寿》《保训》、荀子等早期儒者或文献中传承有序的发展脉络。

        关于荀学史研究与荀子道统地位的重估。对荀学史的关注是本次会议的热点话题之一,研究时段从秦汉时期一直贯穿到清末,探讨荀子思想的传播、接受与批评等,其中又以荀子道统地位的重估为中心,这又恰恰回应了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台湾政治大学刘又铭教授指出,《荀子》一书虽然没有明确使用“中道”一词,但却在很多表述中体现了“中道”的思想,荀子的中道哲学与礼义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中庸》的中道哲学实属荀学而非孟学,其后两汉时期的董仲舒、扬雄、徐干、刘劭等又从本体宇宙论、才性论、修养论到政治思想等进一步发展了儒家的中道哲学。贵州大学邓国宏副教授认为,清代汪中对荀子生平及学术源流的考辨,其背后意蕴即是要将荀子及汉儒纳入儒学正统中来,表现出对儒学学统重建的意图。

        (作者:李红霞,系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