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0日 星期日

    美朝定下二次“金特会”释放积极信号

    作者:刘晨 邓仙来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0日 07版)

        在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总统特朗普18日先后会见到访华盛顿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金英哲后,白宫宣布,美朝领导人第二次会晤将于2月下旬举行,会晤地点将在晚些时候公布。

        分析人士认为,美朝此次高层互动释放出双方将继续推进无核化谈判的积极信号,也给两国领导人再次会面奠定了基础。尽管美朝在去核问题上分歧依旧,但朝鲜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前景依然可期。

    积极信号

        据白宫发布的声明,特朗普18日中午在白宫与金英哲会谈了约一个半小时,双方讨论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和美朝领导人第二次会晤等问题。在同特朗普会面前,金英哲与蓬佩奥在华盛顿一家酒店举行会谈,双方就推动落实去年两国领导人在新加坡会晤中所做承诺进行了商讨。

        这是金英哲第二次到访华盛顿。去年6月初,金英哲在白宫与特朗普会面并转交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信件。当时,曾一度“夭折”的美朝领导人首次会晤在那次会面后重回正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官方此次对金英哲来访处理得十分低调谨慎。白宫与国务院发布的会见声明仅有两三句话,国务院更是在18日早晨才公布当天金英哲与蓬佩奥的会面行程。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处理低调,但此次美朝高层互动无疑释放出了积极信号。美国总统与国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丹·马哈菲对新华社记者表示,此次金英哲再度访美,意味着朝美有意愿就无核化谈判问题进行高级别沟通。美国智库韩国经济研究所分析师凯尔·费里埃也说,金英哲的到访本身就表明双方离就美朝领导人第二次会晤的具体事宜达成共识又近了一步。

    关键难题

        去年以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积极推动下,高度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积极转圜。朝韩领导人在过去一年里三次举行会晤,签署了《板门店宣言》和《9月平壤共同宣言》。双方还采取了设立共同联络事务所、撤除非军事区哨所等一系列举措,南北关系大幅改善。朝美自两国领导人去年6月新加坡会晤后亦有融冰之举,包括朝方中止核试验和洲际弹道导弹试射、释放多名美国人、送还朝鲜战争美军遗骸,美方叫停部分美韩联合军演等。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半岛局势当下明显呈现出朝韩关系“升温”快于朝美关系“解冻”的局面,特别是朝美无核化谈判缺乏实质性进展,一度陷入僵局。

        目前,朝美两国在去核路径上分歧依旧。朝方将发表朝鲜战争终战宣言视作构建朝美互信、发展双方关系的首要步骤,美方则将此看作朝方进一步做出去核承诺的“奖赏”;朝方希望美方解除制裁,美方则认为朝鲜的实质性无核化举措须先于相关安全保障和解除制裁的谈判。

        正如韩国总统文在寅日前所说,缺乏互信是朝美无核化对话目前面临的“关键难题”。

    “心结”何解

        多家美国媒体预测,考虑两国关系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美朝领导人第二次会晤的地点很有可能选在越南中部海滨旅游城市岘港。此外,泰国首都曼谷也是媒体认可的热门候选地。

        有国际研究机构日前发布报告称,未来双方应寻求更为长远的和平机制。双方应强化此前所取得的“脆弱”成果,在第二次领导人会晤期间达成“够得着”的协议。例如朝方此前已表示愿意采取永久废弃宁边核设施等进一步措施,作为回应,美国应考虑解除部分制裁并着手起草终战宣言。

        美国韦尔斯利学院教授、布鲁金斯学会东亚政策研究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凯瑟琳·文认为,美方可为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向积极方向发展做出一些“大胆举措”,此外也应通过恢复对朝人道主义援助继续释放善意。

        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帕特里克·克罗宁在《外交政策》杂志上撰文说,美朝双方继续相向而行、寻求“折中”途径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新华社华盛顿1月18日电 记者刘晨、邓仙来)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