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可能见过根据古滇国文物复制的工艺品“牛虎案”,却不一定知道2000多年前滇池、抚仙湖流域的古滇国文明。人们可能熟悉金庸小说里的大理国段王爷、一灯大师,但不一定了解1000多年前苍山洱海间的南诏大理国文明。人们也许熟悉国歌和音乐家聂耳,但不一定知道或见过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使用的小提琴。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迎来云南省博物馆的国宝。在节目中登场的三件国宝——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聂耳的小提琴,向人们展示了云南2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其中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代表了古滇国文明,银鎏金镶珠金翅鸟代表了持续500多年的南诏大理国文明,聂耳小提琴奏出了激励中国人多年的《义勇军进行曲》。
“这三件国宝是从云南近千件珍宝中选出来的,他们代表了云南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三个阶段。”云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向记者介绍。
自宣布这三件国宝入选《国家宝藏》以来,云南掀起了一股逛博物馆、学习历史文化的热潮。元旦假期,观众们来到云南省博物馆,想抢先看一看入选《国家宝藏》的三件国宝究竟长什么样儿,创下了2019年第一个观展的小高峰。
据马文斗介绍,古滇国青铜器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特别是贮贝器,是在其他地区从未被发现过的,自其被发现以来便被国内外学界所关注,称其为滇青铜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这件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是古滇国(西汉早期)时期的典型器物,出土于晋宁石寨山10号墓,是典型的束腰圆筒形的贮贝器,器腰两侧各装饰一个虎形耳,虎作向上攀爬状,无论是虎的总体外形,还是细节刻画都极其逼真,宛如两只真老虎附着在器身两侧。器物盖上有四只体格健硕的牛逆时针围绕中心作奔跑状,而中心有一个圆柱柄托盘,托盘上有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人物形象。战马昂首挺立,马尾挥洒上扬,口微张,目光锐利且炯视前方,而马背上的骑士为通体鎏金,威武的骑士腰部还有一柄佩剑,身着华丽服饰显得格外光彩夺目。
“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具有丰富的文化元素,贝是财富的象征,牛是生产力的象征,虎是力量的象征,骑士是孔武有力的象征。”马文斗说。
银鎏金嵌珠金翅鸟立像出土于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为大理国(宋代)时期文物,其鸟头饰有羽冠,颈部细长,翅膀向内卷,作欲飞状;两爪锋利有力,立于莲座之上;尾、身之间插有镂空火焰形背光,其上饰水晶珠五粒,加上整器鎏金,显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
古时,大理地区多水患,因此佛塔常以金翅鸟为饰。金翅鸟又名“大鹏金翅鸟”,梵名“迦楼罗”,为佛教护法神中的“天龙八部”之一,传说能日食龙三千,能镇水患。龙王紧那罗不能忍受,求诉于佛前,二者得佛点化,均成为天龙八部中的一员。迦楼罗护卫佛头,紧那罗善于音乐,常侍于佛左右。
“中国的最强音是从云南人的一把小提琴中奏出来的,这就是聂耳小提琴。”马文斗说。
记者曾在云南省博物馆见到聂耳的小提琴,这把暗红色的小提琴貌不惊人,但它却如黑暗中的火炬,为一个伟大的时代奏响了永恒的曲调。
1930年,19岁的聂耳从故乡云南只身北上,到上海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经济上的窘迫时时困扰着聂耳,天生乐观的聂耳并未被此击倒,反而将自己的全部热情融入音乐梦想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困顿中的聂耳赚到了一笔100元的“巨款”,他一半汇给母亲、一半买了把二手小提琴。从此以后,在他租住的狭窄石库门房间中,小提琴的旋律从未停息,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violin自然是能使人心境舒畅……若如没有旁的事来烦扰,我会不吃饭,不睡觉,不分早晚地练习下去。”
用这把小提琴,聂耳创作了《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新女性》《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昭君和番》等40首乐曲,引发了国人强烈的爱国共鸣,鼓舞着国人走向抗战前线。
“云南丰富的多民族文化涵养了聂耳的音乐底蕴,聂耳体现了云南近代以来敢于担当、勇于革命的精神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我在看《国家宝藏》聂耳小提琴这段故事时,禁不住泪流满面。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聂耳这把小提琴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马文斗感慨地说。
(本报记者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