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梅里雪山下玫瑰盛开

    ——云南德钦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小记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4日 05版)

        【基层实践】

        云岭高原的最高峰是美丽神秘的梅里雪山。近日,记者走进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红坡村——梅里雪山下的一个小村庄。这里鲜红的玫瑰花争相开放,村寨里党建与脱贫攻坚交相辉映。

        刚进村就听见一片欢声笑语,藏族村民们喜气洋洋地从一辆农用车上领取化肥。原来,州种子培训站技术员来村里培训白芸豆栽培管理技术,参加培训的村民每人可领到80元补助和一袋化肥。

        大学刚毕业的藏族姑娘次称拉姆笑眯眯地放下化肥,用流利的汉语对记者说:“3年前上大学时,县里和村里分别补助我3000元,帮助我上大学。回来后我发现家乡变化真大,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家里种的白芸豆能卖到5000多元,家乡越来越美了。”

        “这几年学生上大学,州里县里都有补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也有能力补助大学生,现在村里大学生已有44个,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大学生协会,组织放假回来的大学生帮助村里做政策宣传、环保、扶贫、纠纷调解等工作,有些已工作的大学生还把村里原来资助的钱回馈给协会,用来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红坡村党总支书记扎史说。

        据扎史介绍,过去村里因为贫困等因素,一些村民不团结,邻里亲戚相互不说话,近几年村党总支创新工作机制,抓党建促民族团结和脱贫攻坚,开展“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教育活动,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与和谐共处机制,现在村里经济发展、邻里和谐、民族团结,越来越多村民多了一份感恩的心。村民鲁追生病时,村里资助他5000元治病,他病好后开客车,对学生和60岁以上的老人一律不收费。

        在红坡村村委会小广场旁边,有一个宽敞的室内文化广场,里面有篮球场有看台,这里是红坡村举行“登巴·金安”传统文化节的地方。扎史说:“村民们每年藏历七月十五都有跳锅庄舞的习俗,近两年村里就把这一习俗办成‘登巴·金安’传统文化节,全村人在一起跳锅庄舞,比赛射箭和篮球,大家不论民族和宗教信仰,开开心心一起唱歌跳舞,村民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了。”

        近几年,村里还成立合作社,种植白芸豆、葡萄、核桃、食用玫瑰,养蜂,全村179户藏族村民全部入股合作社,形成“党总支+基地+贫困户”的脱贫模式,目前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

        “我们村有历史悠久的红坡寺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今后我们要发展乡村旅游,口号就是魅力山谷、和谐红坡。”扎史站在村外小河边30亩食用玫瑰种植基地里自信地说。

        30岁出头的扎史,两年前从县市场管理局调到红坡村任党总支书记,当地干部群众评价他工作有思路、做事有激情。2016年以来,德钦县先后从县直机关选派了36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乡镇任职,选派了38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扎史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德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都吉卓玛表示,迪庆州2017年7月以来通过深入开展“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教育,利用“千堂党课进基层”和乡镇流动党校等载体,建设“堡垒村”“平安村”“小康村”,全力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德钦县64个县直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联建”,以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为统领,大力推广“党组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党组织+公司+贫困户”等模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

        (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