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2日 星期六

    从顶层设计转向实质性开工建设

    ——聚焦河北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2日 01版)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如今,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的“两翼”,规划建设正按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稳步推进。无论是北京市级行政中心11日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还是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也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

    雄安新区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一批看得准、符合规划方向的基础性项目先行启动,京雄城际铁路开工建设,白洋淀治理、植树造林工程等生态项目动工实施,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们主要在做好谋划,坚持规划好每一寸土地再开工建设。”林念修说,除了基础性项目和保障运行的临时性建筑外,雄安新区没有动工一砖一瓦,为的就是系好第一颗扣子,不犯颠覆性错误,避免留下历史遗憾。

        林念修介绍,雄安新区设立近两年来,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1+N”规划体系基本建立,“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1+N”规划体系中,“1”是雄安新区规划纲要,“N”是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四个综合性规划,还有26个专项规划。“1+N”政策体系中,“1”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N”包括相关配套实施方案。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雄安新区要以“雄安质量”作为追求目标,要打造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全国样板,打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如何理解“雄安质量”?陈刚认为,质量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要通过“雄安标准”来体现,标准体系涵盖建设目标、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城市风貌、生态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城市安全、城市管理等各方面。另外,要构建“雄安质量”体系,要改革创新,大胆推动各个领域特别是改革开放前沿政策措施落地实施,给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很快会转入开发建设的新阶段。”陈刚说。

    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2018年12月27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标志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迈出新的重要一步。

        北京城市副中心有了详细规划,今后应如何抓好落实?

        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表示,要谋定而后动,继续深化规划设计;要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搭建城市骨架,抓好行政办公区后续工程建设,规划建设约11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大力推进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运河商务区、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隋振江说,要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和科技创新等功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大尺度水绿空间,实施主要河道景观提升,特别是水环境治理工程,在城市副中心外围预留生态廊道和绿带;全面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建设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挖掘运河文化;切实提高城市副中心管理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与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

        “建设一个没有‘城市病’的城区。”隋振江指出,在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过程中,要吸取中心城区建设的经验教训,引导城市副中心建设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延续老的路子,要未雨绸缪,防“城市病”于未然。

        隋振江表示,要更合理地确立城市布局和结构,将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平方公里以内;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大幅度提高生态空间规模;建立更良好的职住关系,将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例从现状的1:1.3调整到1:2,到2035年达到平衡,基本实现在副中心工作、在副中心居住;鼓励功能兼容和复合利用,就近满足居民工作、居住、休闲等需要;完善住房体系,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和商品住房调控体系;加强与公共交通耦合,实现居住区与重点功能区轨道交通一次换乘可达。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我们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一刻也没有松懈,一时也没有停止,目前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林念修说。

        林念修介绍,近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疏解退出北京一般制造业企业2600多家,疏解提升市场700多个,交通、生态、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率先突破,打通扩容“断头路”“瓶颈路”800多公里,“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加快形成,一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出台实施。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据介绍,今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取得新突破,以落实规划和政策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二是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取得新突破,高质量推进副中心建设发展;三是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完善疏解政策保障;四是推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进,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考中交出一份优异答卷。”林念修说。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