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的最新结果。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8.47%,比2015年第九次调查的6.2%提高了近2.3%。这次调查显示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整体已相当于欧盟21世纪初的水平,北京、上海已达到美国21世纪初的水平。从其发展规律来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已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
这一年,科普活动丰富多彩。2018年5月,以“科技强国,创新圆梦”为主题的第17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机械臂、无人车、全新人类脑图谱等近260个展项和三大类22项主题活动让观众感受科技创新的“实”与“新”。9月的全国科普日则以“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为主题,这项全国性科普活动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参与范围最广的科普活动。据中国科协统计,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各地共1.2万家单位举办各类活动1.8万项,线上线下参与达3亿人次,比上年提高近70%;参与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约110万。
这一年,科普范围逐渐扩大。2018年,中国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走进了山西晋中市、黑龙江友谊县、新疆的若羌县……其中,流动科技馆全年巡展556站,服务公众约1687万人次,巡展站数同比增长17%,科普大篷车开展活动1.8万次,行驶里程约242万公里,服务公众1549万人次;农村中学科技馆服务公众逾90万人次。
这一年,科普形式不断创新。中国科技馆首次举办了“科学之夜”活动,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17亿次。截至11月底,科普中国网站累计建设内容资源27.71TB,新增12TB,一年增长80%,增长量接近前3年总和。中国科协还组织拍摄制作《科普中国》纪录片,探索将科普元素植入游戏传播渠道,目前已上线游戏1款,科普内容热门手游覆盖青少年1亿人次以上。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参与到科普中来。中国科协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已有98个学会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433个,共计聘任推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435人,其中院士41人,在库科学传播专家总人数为5444人,已建团队的学会占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49%。同时,我国在科普方面的各种盛会也次第绽放。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国际科普作品展、中国科幻大会等,不断发掘、推介优秀科普作品。
这一年,中国的科普事业走向世界。2018年9月,以“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将中国的科普故事传播给国际社会,得到了普遍认同和积极响应。在会议上,来自23个国际科技组织、38个国家的千余名专家畅所欲言。大会还发布了《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北京宣言》,形成了推动弥合知识鸿沟、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繁荣世界的广泛共识,拓展了科学素质开放合作新空间,围绕着“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话题,新的全球共识正在形成。
(本报记者 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