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论述幸福、奋斗以及二者关系,深刻回答了关涉国家、民族和每个中国人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幸福从哪里来,人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从当前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告诫人们,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深刻阐释了幸福与奋斗的辩证统一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他们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这充分揭示了,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的根本生存方式,正是在物质生产实践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形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不断创造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立足唯物史观客观、科学、辩证地理解幸福与奋斗及二者关系,就必须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唯物史观超越了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强调实践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运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范畴,而是人的存在的本真形式,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要求,能动地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的具体、客观、现实的活动。同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人的存在的各个维度和丰富内涵充分地得以呈现。由此,奋斗就是将人的主观目的和要求践行到对客观物质世界改造中的能动行为,是将人追求幸福的激情和热情注入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幸福则是通过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价值,是充满激情和热情的实践过程和结果的目的。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从而获得幸福,而这个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不断获得幸福的过程,奋斗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幸福不仅是结果也是追求结果的过程。越是站在唯物史观立场,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以实现每一个人的幸福为目标,奋斗的动力就越大、劲头就越足,从而获得的幸福指数就越高。正如马克思所言:“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由此可见,奋斗与幸福是不可分割的,不存在没有幸福追求的奋斗,也不存在缺失奋斗的幸福,二者辩证统一于人的具体实践活动之中。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描绘,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凭空而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不仅是获得幸福的最大法宝,同时也是幸福本身。脱离实际的空想和好高骛远,终将使当下的幸福走向虚无,而立足实践兢兢业业地不断努力奋斗,幸福虽远必至。幸福的魅力就在于获得幸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仅仅把幸福看作是一种结果,幸福实际内在于追求幸福的全部过程。将奋斗精神注入具体实践活动中,通过努力拼搏而获得幸福,人们会自觉认识到充满奋斗精神的实践活动才是人的本真存在方式,进而在现实生活实践中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幸福。幸福的获得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获得幸福的点点滴滴的量的积累主要是通过奋斗的实践来实现的,正是通过不断地努力奋斗,幸福才逐渐积累起来。因此,奋斗虽然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法宝,但这一重要法宝却不仅仅发挥手段和方式的作用,更是幸福的实际承载者,是幸福本身。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幸福、奋斗以及二者关系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运用和发展,并对我们如何在奋斗中获得幸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真正书写者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过上美好的生活。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98年风雨历程已经充分表明,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紧紧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获得不竭动力,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党和国家的各项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最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发扬奋斗精神。对于作为奋斗者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要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要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扫除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奋斗正当其时,幸福就在脚下。中国共产党人要将奋斗精神注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干中,将奋斗精神贯穿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全部实践,13亿多中国人民要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精神,沿着先辈足迹排除万难、继续前进,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实现更加美好生活而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贾丽民,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