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顶天立地”走出军民融合创新路径

    ——来自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一线的调研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董城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07日 07版)

        北京海淀中关村街区一角。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挑战赛上,人们在体验虚拟仿真技术。光明图片

        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挑战赛上,军地代表与参赛企业交流项目情况。光明图片

        北京中关村示范区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为了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于2012年成立了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几年来,示范区形成包括国家有关部委、军委机关、各军种有关部门、军工集团、北京市有关部门、高校院所等各类资源主体相互协同的多层次军民融合工作体系,从企业、社会组织、平台到特色园的军民融合创新主体体系,以及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平台。示范区将自身拥有的科教智力资源密集、高科技产业集聚、军队和军工集团总部及科研机构集中的优势,转化为军民协同创新、培育高精尖产业的优势,从而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

        “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一大特色,就是‘顶天立地’。‘顶天’意味着从国家政策中找到先行先试的指引。‘立地’则是为军地之间的合作等提供服务。”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处长张晓明说。

        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在专项规划中,提出要推动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中关村示范区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2012年7月成立了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统筹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政策;2013年又成立了军民融合创新工作组,由北京市经信委牵头,中关村管委会等15个委办局参加。2013年,北京市政府印发《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初步形成有利于军地合作科技研发、军民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

        2016年3月,中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十三五”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优势,推动京津冀地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为此,在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出台的一系列办法中,提出了在平台建设、特色园、挑战赛以及国防知识产权等方面支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容。

        这些政策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工作的开展。而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资源的丰富,也使这些政策得以有效落实。为了搭建起军地之间沟通的桥梁,中关村示范区开展服务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工作,落实市政府与各军工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12家驻京军事单位科技领域军民融合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支持中关村示范区社会组织与13家军方单位设立联络处,组织50多次“民参军”“军转民”技术产品对接会、推介会,汇编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目录,从而打下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试点、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点、军民知识产权双向转化试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涉及军民融合领域的试点不少。中关村示范区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先行探索者。中关村示范区加强有关科技军民融合体系设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军民两用技术转化特点规律等课题研究攻关,梳理分析相关政策法规,助力出台《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促进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问题的破解。通过军地规划融合、体制融合、政策融合、法规融合,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深度融合。

    2.找到“民参军”的突破口

        2018年珠海航展上,除了以歼20、歼10B为代表的明星战机外,还有两款战机引起广泛关注,即新型枭龙战机和FTC-2000G。“正是采用了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摩高科)的产品,这两款战机才能按时参展。”北摩高科董事长王淑敏说,新型枭龙战机上装的是北摩高科的刹车系统,FTC-2000G则用上了北摩高科专门研制的新型机轮。北摩高科从摩擦材料起家,已发展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独立研发生产飞机着陆系统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当初就是通过中关村军民融合社会组织的牵线搭桥,我们公司成功实现了‘民参军’。”王淑敏说。

        2013年军队某部要做储能装备,中关村管委会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就帮忙联系中关村储能联盟。储能联盟对整个中关村、全国乃至全球的储能产业情况非常了解,联盟理事长是行业领军人物,熟悉行业情况。最后找到了18家企业,及时满足了军队需求。

        在中关村,联盟、协会等社会组织日益成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些社会组织帮助企业与军方、军工集团进行对接,使不少企业找到“民参军”的突破口。目前,中关村被民政部认可的带有“军民融合”字样的社会组织有9个,涉及智能机器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航天科技等行业。“不少联盟都因军民融合发展而大放异彩。”中关村联创军民融合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季会现说。

        2017年4月的一场论坛上,丰台园企业北京金泰众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抗量子无线电保密通信系统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我们研发的抗量子无线电保密通信系统就像是用玻璃钢管把‘信息高速路’封闭起来一样,能够保证信息安全。”该公司总经理马永青介绍,除了民用,抗量子无线电保密通信技术在国防领域也大显身手。该技术获得“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大赛”技术创新类银奖。

        为了支持金泰众和这样的高精尖企业快速发展,中关村示范区丰台园提供“一企一策”企业管家全程化服务,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主动上门服务。金泰众和公司在成立之初,园区就将其纳入中关村示范区高新企业范围内,并帮助其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极大鼓励了企业快速成长的信心。

        截至目前,中关村示范区丰台园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重点企业有80多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中关村软件园企业芯盾(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独创的即时通信安全平台牛盾安全屋保密系统,顺利通过军委某部组织的保密安全测评并被主管部门推荐,目前已列入军队应用相关试点建设计划。石景山园企业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2018年10月举行的“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重点展示了工业智能通信网关、自主可控网络交换芯片、自主可控可信网络交换机等产品……如今在中关村,有一大批高科技创新企业搭上了军民融合发展快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3.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服务载体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中关村第二届科技军民融合挑战赛,让国内最早从事低空安防领域技术研发的鉴真防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受益匪浅。在产品展示环节,他们吸引了军方的关注。“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挑战赛为‘民参军’‘军转民’开辟了快速通道,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我们会继续积极参与此类比赛。”该公司CEO帅博说。

        军民融合的第一步是信息沟通,特别要统筹军民双方的共性所需,将军方“所需”与企业“所能”有效对接。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挑战赛征集的都是军方有需求、地方暂时还解决不了的,或者“民参军”从事国防装备预研中碰到的一些难题,直接抛出来让军地双方的“高人”解决,比赛的目标不是争夺冠军,而是挖掘需求、解决问题。挑战赛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军地双方的普遍需求,反射出军地双方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挑战赛发布的需求涵盖了军民融合重点科技领域,参赛对象不设范围、不设门槛,解决方案不定形式,激发了国内军工单位、高校、企业和个人的参赛热情。在上海璞剑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报名参赛后,挑战赛主办方组织需求责任专家与其对接,共同完善形成了3千瓦小微型燃气轮发电机组技术方案。这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引起军工单位和投融资机构关注,已经达成合作协议。

        “主办单位增加了很多军方的科技创新机构,使大赛首先从组织架构上深度融合。”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第二届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挑战赛在赛事组织、对接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搭建起又一个平台,在促进科技兴军和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各具特色的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也有力促进了军民两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由该平台主办的第四届国防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论坛分会场暨“鲲鹏计划”之军民融合项目路演活动上,北京虹湾威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智能无人船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当即就有投资机构对项目表达了合作意向。

        “虽然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是在2017年7月才启动的,但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已举办了10多场军民融合项目路演,服务‘军转民’企业、‘民参军’企业上百余家,成功孵化多个国际领先、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军民融合项目。”平台负责人牟宏磊介绍。据了解,该平台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平台集成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万余家,打破军民融合领域的数据壁垒,形成军地两用科技资源的协同创新能力。线下平台中关村军民融合(西三旗)创新创业基地入驻70余家企业,线下平台二期中关村军民融合(青龙桥)创新创业基地也已正式启动。

        中关村示范区还有很多军民融合服务平台,在不同领域为促进科技军民融合发挥着重要作用——“超级试验室”军民融合中小企业试验中心服务平台,集聚国家级大中型试验室59家和上万台套先进设备仪器,服务京津冀地区航空航天领域“民参军”中小企业185家,解决“民参军”产品检测地域、时域、资源瓶颈的难题,助力中关村军民融合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易科学“互联网+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了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检测机构和技术服务企业的科技资源(科学仪器、服务能力、专家人才、科技成果等),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为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技术创新解决方案;中科合创国家军民融合科技评估服务示范平台,是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民参军”企业通过平台在线提交创新创业项目及需求,能快速融到资金,加速科技成果向军用领域的产业化进程;2017年中粮研究院联合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2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军民融合食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中关村示范区打造了集聚创新资源的开放式军民食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军民需求对接、科技开发合作、成果转化,建立市场化科技服务机制,辐射300多家科技企业,有力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工作。

        (本报记者 刘小兵 董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