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解密桂东脱贫之路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张前宝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07日 05版)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是湖南省桂东县近年来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图为桂东县沙田镇农民正在为罗汉果花授粉。郭兰胜摄/光明图片

        扫描二维码 观看湖南桂东脱贫相关视频

        【党徽闪耀·脱贫攻坚】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湘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党委和政府要更加重视这项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好目标,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口帮扶等措施加快发展。2014年1月,与全国一样,一场脱贫攻坚战在湖南桂东县打响。

        2014年,记者在这里走基层1月有余,目睹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自然环境和较为落后的城乡面貌,也见证了党员干部带领老百姓脱贫的壮志豪情。

        2018年,时隔4年,竹林在风中飒飒作响,一个声音在罗霄山脉腹地回荡——桂东脱贫啦!记者再次走进桂东,解密脱贫之路。

    1.誓言

        “我们要传承先烈们开拓创新、敢于牺牲、攻坚克难、坚持不懈的红色基因,争做脱贫攻坚‘先遣队’,率先摘掉贫困帽。”2016年3月24日,桂东县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县委书记谭建上的发言铿锵有力。

        “贫困帽我们戴了30年,摘帽后没了贫困县的由头,还能否争取到资金保证正常运转都不好说”“是啊,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发生率达24.93%,贫困范围广,程度深,率先脱贫何其难”……谭建上的话引起了争议。

        “戴上‘贫困帽’就冬暖夏凉‘等、靠、要’吗?桂东作为革命老区,不打赢脱贫攻坚战,率先脱贫‘摘帽’,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更多的同志在讨论发言中表示要承担起红色土地脱贫的历史责任。

        1928年4月3日,在桂东县沙田墟老虎冲“三十六石丘”旱田内,毛泽东同志登上临时搭起的土戏台,向红军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从此,人民军队第一军规诞生,群众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内容不断变化,最后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让空气变人气、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在红色土地上实现绿色崛起。”桂东县委副书记、县长伍志平说。

        “心态教育”在全县铺开。县各级领导纷纷深入村组开展“流动党课”“农家夜话”“板凳课堂”,县委采取中心组(扩大)学习、教育讲坛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方式,敦促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不畏艰难、决战决胜思想。

        201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将桂东列入整县脱贫摘帽计划。

        “全县党员干部和23万桂东人民要坚持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攻下贫困‘山头’。”2017年3月,桂东召开精准扶贫推进暨脱贫“摘帽”动员大会,县委再次向全县发出号召。

        “我要扶贫”“我要脱贫”,成为桂东的最强音。

    2.心血

        1张战图、12个战区、113面战旗……在桂东县脱贫摘帽决战指挥部,各项攻坚任务一目了然、作战路径清晰明确。52名县级领导挂帅出征,县级部门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一线指挥,4418名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要不是张支书,我还住在深山老房子里。”沙田镇大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郭履华说的是大水村党总支书记张菊容。

        大水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7户1058人。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全村耕地面积人均不足八分地。当地党委、政府决定将大水村整村搬迁至沙田镇周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离开世代生产生活的地方,不少群众接受不了。多次上门动员,年逾古稀的郭履华和老伴仍不愿意搬迁,张菊容把二老接到山下安置点参观。

        “搬下来确实方便很多。”老两口发现周边有学校、医院、农贸市场,改变了主意,动员儿子一起下山。

        大水村833户村民陆续搬入周江安置点新居。搬出来了,但如何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这是张菊容思考最多的。张菊容发动群众在杉树下种植七叶一枝花,并免费传授技术,年亩产效益达6万元以上。目前,全村种植七叶一枝花60多亩,带动40余户贫困户脱贫。

        张菊容打破地域限制,发展飞地经济——在安置点租地建设蔬菜基地,贫困户入股分红。她还引进嘉业电子有限公司,帮助大批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月均工资2000余元。截至2017年年底,大水村贫困发生率从41.7%降至1.77%,人均纯收入从2100元增加到了5340元。

        “捉到鱼啦!这鱼好大啊!”2018年9月16日,沙田镇胜利村举行第二届“高山禾花鱼·米”丰收节,稻田里,游客体验着捉鱼的乐趣。

        2015年4月,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渔业处干部唐湘北来到胜利村担任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

        在胜利村,道路硬化和安全饮水是老百姓反映最多的问题。唐湘北带领工作队先后争取资金300余万元,启动了水、电、路、房等5大基础项目建设;完成12条水渠整修共9600米;完成通户道路硬化4.1公里。工作队引导扶持村民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全村禾花鱼养殖面积已达248亩,涉及农户90多户,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2017年,唐湘北入选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

        用党员干部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这是桂东县委提出的精神,更是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2017年12月,木梓林易地扶贫搬迁集中联建点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进了新家,可驻点该村的副乡长方璇却没来得及去她倾注心血的新房上看一看。

        2017年8月2日,方璇带着几名乡村干部去宋家村验收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我们今天来是看看您家发展产业的情况,作个验收,乡里兑现诺言给您奖励。”问寒问暖之后,方璇说明来意。验收完蜜蜂养殖等产业后,方璇一行人坐上车,准备去青山乡宋家村贫困户郭履兴的药材林验收。然而,汽车在泥泞的机耕坡路上打滑,滑下山涧。方璇被甩出车外,头部撞向岩石。

        “剩下工作拜托你们去做完……”在驶向医院的卡车上,26岁的方璇留下遗言,魂归青山。

    3.妙招

        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在桂东县扶贫办主任陈志东的办公桌上,详尽的扶贫台账展示出桂东脱贫攻坚的战略决策和坚定决心。

        “今天茶叶价格又涨了。”2018年的初夏时节,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茶叶交易大厅里人头攒动,桥头乡红桥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郭桂梅指着滚动的显示屏开心地说,她家种了10亩茶叶,茶叶销售给玲珑王公司,用赚来的钱建了新房脱了贫。

        玲珑王公司董事长黄鹤林说:“有人说扶贫是政府的事,我认为应该是全社会的事。企业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让茶树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公司先后带动2600个贫困户8600余人种植茶叶3.6万亩。公司采取基地帮扶、茶青收购、资金返利、就业帮扶等方式,结对帮扶贫困农户1006户3335人,解决就业岗位300余个。

        “县里通过强龙头、抓招商、建基地、创品牌、促销售,有效推进全县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茶还是那个茶,如今成了桂东县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桂东县委副书记刘洪越介绍。

        桂东县提供的数据显示,61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贫困序列。通过产业扶贫成功脱贫人数达到34427人。

        稳定就业,是脱贫的关键。

        “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基层党组织要多多发展产业,帮老百姓脱贫。”普乐镇党委书记罗道标说。

        “每个年度完成培训1000人左右,推荐到发达地区就业1000人左右,组织到县内企业就业1000人左右,带动劳动力到中国中铁公司就业1000人左右,县内提供扶贫特设岗位就业1000人左右,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充分就业。”桂东县就业服务局负责人高兴地介绍,就业帮扶5个千人计划成了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头戏,2017年,全县共带动11206名贫困人口增收。

        一场大病顷刻让一个家庭陷入贫困——这种状况正发生着改变。

        2015年年初,沤江镇马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方凤鸾被确诊为直肠癌。苦于家庭条件差,方凤鸾死活不肯接受系统治疗。

        “你是方凤鸾吧?你的病情不能再拖了,我们为你找专家做手术!”2017年10月23日,桂东县人民医院院长郭远荣帮方凤鸾安排好了入院事宜。

        “2014年光明日报报道《红手印》的故事,给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上了深刻的一课。”郭远荣告诉记者,考虑到方凤鸾的特殊情况,专门请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到桂东帮她做手术。

        20多天后,方凤鸾出院回到家里。从入院到出院,总医疗费用为39894元,除享受现有医疗政策报销之外,还享受了扶贫医疗救助6194元,个人只付了1994.7元,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为95%。

        “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一个‘电’字。”63岁的沤江镇金洞村原村支书何春阳又接待了一波游客,激动不已。

        2018年4月,何春阳与朋友合开了一家“农家乐”,两层楼22间房,请了8名村民当服务员,夏季游客爆满。他指着雪白的墙壁说,“从前熏黑的厨房,现在看不到了,我这厨房全部电气化,又干净又省钱。”

        2017年,桂东县供电公司在全县66个贫困村投入6800余万元,开展脱贫摘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强大稳定的电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动力。

        桂东脱贫了!千年鸟道上空的飞鸟展翅飞翔,把好消息传到远方。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张前宝)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