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能体现创新的工作,也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面对创新的时代潮流,一些国有文化企业融合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开始“看不起”的不以为然,到“输不起”的悲观消沉,再到直面挑战“再奋起”的发力自强,融合之路愈走愈宽广、创新发展越干越有信心。实践证明,“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文化创新发展重在融合、难在融合、成在融合。安徽重点从四个方面推进融合发展。
一是与新理念融合。创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的差距,创新发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的短板。文化融合首要是与新思想、新理念相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力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安徽文化企业有大也有小、文化产业规模不大也不小,去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居中部地区第1位,新华发行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已经是第9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今年起,我们不一味在体量上求大求全,重在质量上求好求新,全面启动实施了省属文化企业“瘦身强体”工程,做强文化主业,压缩无关辅业、淘汰僵尸企业,已关停并转20余家公司,缩减管理层级至3~4级,全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努力做到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二是与新技术融合。新技术是“双刃剑”,既可以摧枯拉朽颠覆传统,也可以点石成金创造奇迹,可谓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我们积极适应、主动运用。比如,加快推进艺术与技术“两术”融合,在全国首创“有戏安徽”专区,实现戏曲演出剧场、电视、网络、手机、广播“五位一体”传播。目前已直播45场,线上观看人数超过1100万人次,是线下剧场人数220多倍,成为利用现代技术推动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有效地留住老戏迷,吸引新粉丝。
三是与新模式融合。文化融合不仅有新技术的倒逼,也有新模式的助力。实践证明,互联网时代,拥有胜人一筹的创新模式,丝毫不亚于创新技术带来的领先优势。我们顺应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推出全国首家共享书店,读者只需用手机扫码下载APP,注册并缴纳99元押金,就可以每次借2本图书,免费借阅10天,在新华书店拿书不要钱、多看还有奖,创新传统书店运营模式。目前在全国共开设了43家共享书店,首家共享书店日均客流比去年同期增长96%,书店营业收入上涨近20%,一度困难重重的实体书店,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四是与新机制融合。众所周知,抓融合发展,惰性是最大的隐患,人才是最大的资源。对此,我们从机制上开题破局、激发活力,在“三改”上下功夫:改革文化扶持政策,改变绩效考核方法,改进文艺评奖制度。各类文化强省资金由事前补变为事后奖、由补单位主体变为既补主体又补主创。对优秀文化人才既给经济待遇也给政治礼遇,全省共有53名一线文艺工作者当选省级及以上“两代表一委员”。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今年,我们开展“中国文艺名家看安徽”8个系列活动,邀请200多位全国知名摄影家、音乐家、作家、诗人、曲艺家、书法家、画家、编剧,先后到安徽深入生活、采风创作,同时,也为安徽相应艺术门类把脉会诊、点拨指导。
文化融合潜力无限,创新发展前景灿烂。我们将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学习借鉴沪苏浙好做法好经验,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在主动中参与联动、在沟通中形成联通、在协调中达到协作、在自强中实现真强,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安徽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虞爱华,系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