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五个着力点

    作者:苏州 樊小杰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0日 16版)

        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智库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4年,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对高校智库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新时代,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智库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至少需要在如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注重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明确定位上下功夫。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既要鲜明体现“中国特色”和“新型”两个普遍特征,又要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独特职能。“中国特色”,意味着高校智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视角”聚焦中国实际、提供中国方案、服务中国发展,着力解决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新型”,要求高校智库在发展定位、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研究模式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而与其他类型智库相比,高校智库除了以咨政启民等普遍职能为追求之外,还应当在一些符合高校核心使命、特色优势的新方向上有更大作为。例如,构建中国智库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养智库人才,提升智库国际交流水准等。尤为重要的是,高校智库应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不但要开展对策性、应用性研究,还要探索开展长期性、跟踪性、储备性研究,通过打造特色、协同合作、国际交流等方式形成一系列新的研究方向与项目。同时,要正确认识智库建设与“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努力推动智库建设与高校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智库建设成果反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推动高校智库和学校建设、社会发展等同频共振,齐头并进。

        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在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规范化发展,需要从人员管理、资金利用、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等内部治理机制方面着手,切实革除弊端,破除发展桎梏。在人员管理上,应扩大高校智库的用人自主权,建立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使用和交流机制,促进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研究与运营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在资金管理上,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在国家财政设立高校智库预算科目的基础上,探索校方拨款、基金会、企业赞助或捐助等合法合规的经费来源渠道,增强高校智库运行的独立性。在项目管理上,建立项目分类管理机制,加强对高校智库的项目监督、绩效考核、经费审计等多层面的管理,并注重智库项目的议题选择,形成重大选题策划机制。在成果管理上,建立高校智库成果宣传推介平台,形成智库成果采购制度,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提升成果转化率。

        加强对外合作与资源整合,在协同发展上下功夫。智库面对的是公共政策研究,需要对政策的制定、实施、效果等有较为全面、持续稳定的跟踪观测和深入研判。而现代社会决策水平的日趋提升,决定了决策层对于智库研究水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任何一项决策,都不可能只涉及并作用于单一领域、单一维度、单一人群;任何一家智库,都不可能穷尽所有决策需求、包打天下。因此,新型智库应当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加强协同创新建设。具体到高校智库而言,首先,应当与其他智库之间加强协同,互通有无、共谋发展。可以与同类智库之间协同发展,强化固有优势、增强专业能力;可以与其他类型智库之间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相互激发。近年来,各类智库联盟、智库网络、智库联合体先后涌现,就是对“智库协作”发展趋势的现实呼应。其次,有效协同政府、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等外部主体进行共同建设,为智库研究创设更好环境与外部支撑。可探索建立高校智库协同发展的资源共享机制,加强高校智库与政府、企业、行业、海内外研究机构的深层次合作,确保各方优势、各类资源有效汇集并运用于高校智库建设,从而为高校智库充分释放潜能提供有利条件。

        注重品牌传播,在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下功夫。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影响力的发挥,既取决于高校智库品牌建设成效,也需要加强对外交流和成果推广传播。首先,高校智库要积极参与当前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研究和政府政策制定,提高政策贡献率,通过做出精品、打造品牌等方式,增强自身的决策影响力。其次,高校智库专家要加强学术研究、夯实学术基础,以坚实厚重的理论素养为咨政研究打下根基,也增强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再次,应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交流,获得足够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最后,要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传播,向上向下、对内对外多类型、多维度、多方式地传播智库成果,并就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积极接受媒体采访,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还可考虑建立高校智库年报制度,向社会定期报告高校智库的相关活动、研究课题及资金来源等信息,通过统一规范的程序,不断提升高校智库的影响力、公信力。

        完善智库建设评价体系,在提高运行效率上下功夫。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够通过规范、纠偏功能引导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促进高校智库有序有效健康运行。首先,要针对高校智库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类、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而更全面地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智库进行科学评价,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多维度比较。其次,在此基础上,组建由政府、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等各方代表组成的评价团队,密切关注高校智库的运行状态与变化,并形成统一的相关数据统计与核算规范,以便于后期开展定量结合定性的评价。最后,对高校智库的运行效率进行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制定高校智库建设目标与政策的主要依据。

        (作者:苏州,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小杰,系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