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百年米轨,何以归来

    作者:本报记者 任维东 本报通讯员 张伟明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19日 14版)

        在云南蒙自市的碧色寨老火车站,百年米轨恢复运营。本报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一线传真】   

        “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这句在云岭高原广为流传的民谣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著名的滇越铁路。

        1903年始建、1910年1月正式通车的云南昆明至越南河内的滇越米轨铁路,是云南第一条国际铁路,从云南昆明至越南海防,全长854公里,分为云南段(滇段)和越南段(越段)。云南段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昆河铁路,这条铁路给曾经落后封闭的古滇大地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极大地推动了云南的近代化进程,在西南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区国际交通等方面贡献卓著。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火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当准轨铁路乃至高铁驶入云南,曾经的米轨铁路因为货运量小、运速慢,逐渐丧失了其主力运输功能,一度沦为“沉寂的工业遗产”。从思想解放到规范管理、从规划研究到项目实施、从文物保护到文化开发,2012年以来,中国铁路昆明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百年滇越米轨铁路开发利用上逐渐走出一条工业遗产再利用之路。

    作为一种运输方式,米轨依然有比较优势

        “最好的保护就是开火车!”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米轨开发办主任干事王福永说。

        2018年7月20日,随着一列绿色涂装的复古米轨客运列车停靠在位于云南省开远市的火车站,开远米轨再次恢复营运。与以往不同的是它的新定位——开远城市轨道公交。

        “以前米轨主要承担铁路沿线城市间交通,由于速度慢,旅客流失严重。可对于市区内交通来说,米轨公交比起普通公交慢不了多少。”列车乘务员骆琪告诉记者,米轨公交列车如今在开远站至大塔站区间11.61公里的线路上运行,每天开行4对,作为城市公交线路的有益补充,依托现有昆河米轨铁路运行,既不占用城市公共道路,又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阔别15年的米轨客运列车,如今又以全新的公交化形式重回开远市民的视线。“铁路客运在开远乃至整个滇南都有悠久的群众基础,希望未来也会成为开远旅游的新名片。”开远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米轨铁路的功能转化,将为米轨铁路的保护开发提供经验。

        如何传承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铁路沿线遍布的各类特色文物、古老建筑,让这个铁路“活化石”退而不“休”?开远城市轨道公交列车的开行,满足了游客和当地群众的期盼,为米轨铁路城市段的保护性利用提供了示范。

        实际上,与国内的高铁建设相比,在我国的友邻越南境内如今开行的依然是米轨铁路。2017年12月,经中越双方铁路部门商定,中国云南开远站至越南海防站间的米轨铁路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开行。截至今年11月份,中亚班列开行达925列,发送货物36.48万吨,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间互联互通的通道。

    挖掘文化内涵,工业遗产变身旅游资源

        挖掘米轨既有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开远并非首例。2015年5月,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通过与铁路部门合作,开发的建水古城观光小火车旅游项目如今已成为红河旅游的新地标,每年吸引着数十万旅游者体验,米轨资源保护逐步实现了从封存走向开放。

        “开行列车是米轨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灵魂。”王福永表示,只有铁路线路而无列车开行,就不算对米轨的保护。“但要让开行的列车吸引游客,就必须激活铁路沿线的文化资源;也只有吸引足够多的游客,才能为米轨铁路的活态保护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地处蒙自市的碧色寨老火车站。曾经的美孚石油公司旧址、云南最大的民族企业大通公司、唯一有完整主权的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的起点,都集中在这座滇越米轨铁路上最耀眼的车站。这个不大的寨子聚集了国家级文物11处。保存如此完好的近代工业建筑群遗址,在全国都属罕见。文物资源丰富、老房子古色古香而别有韵味,2014年以来,经过铁路和沿线地方政府共同修缮,这座老站再次焕发活力。法式建筑群与滇东南红土地的“混搭”格调,接连吸引电影《芳华》《无问西东》在此取景,一时声名鹊起,不少游客趁假期专门来此“打卡”。

        随着建水古城、碧色寨小火车开发项目的成功,中越边境小城河口也已启动米轨旅游列车开发项目,曾经远去的汽笛声即将以崭新姿态再度回归。

        百年米轨,百年历史。如今,米轨铁路正逐步向文化旅游功能转型,近代铁路工业遗产逐渐演变为钢轨上流动的博物馆,将为滇东南地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范本。

    如果没找到合适开发方式,那就先做好保护

        鲜为人知的是,碧色寨火起来前,也曾沉寂多年。但不管是铁路部门还是蒙自市,都不曾放松保护。除了在运营和旅游开发中保护昆河米轨铁路,开展纯粹公益的文物保护和收藏,也是保护和开发米轨铁路的有益尝试。

        掩映着法国梧桐和香樟树海的昆明火车北站广场一侧,一栋黄色的法式建筑依然耀眼。“每年有上万人到云南铁路博物馆来参观。”云南铁路博物馆主任干事孙小涵介绍,馆内珍藏有多台产自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内外的珍贵机车,收藏了云南米轨、寸轨、准轨三种铁路的上万件珍贵文物和文献,浓缩涵盖了云南铁路的百年历史。

        实际上,云南铁路博物馆建设之初,设计者就巧妙地将其历史价值与使用价值结合,南馆再现了百年滇越铁路“云南府站”法式古典建筑,北馆则为萃取高铁旅客车站元素的现代建筑,两馆通过跨越昆河米轨铁路起点站——昆明火车北站三股铁道线的空中廊桥相连,将博物馆与运营中的车站组成一个整体,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车站上的博物馆、博物馆中的车站”。独特的建筑语汇,让车站的运营活化了博物馆的历史,又以博物馆的文物烘托出车站的文化底蕴。

        王福永表示,如果没找到合适开发方式,那就先做好保护,“通过整体规划,进行适度、适当和局部开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米轨铁路沿线不知道哪个地方便会再次活起来。”

        百年米轨,百年历史。如今,米轨铁路的功能正逐步向文化旅游转型,近代铁路工业遗产逐渐演变为铁轨上流动的博物馆,将为沿线地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范本。

        (本报记者 任维东 本报通讯员 张伟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