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曹元龙)新兴市场(30国)论坛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新兴市场国家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一员,改革开放也为新兴市场国家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兴市场国家加强合作有助于构建南南合作新框架、促进互利共赢新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表示,今年正好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并与世界分享互鉴,这也是一种全球公共产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同样的,新兴经济体在过去这一轮全球化中也第一次成为获益者。因此,新兴经济体应该做出努力去维护经济全球化,要积极参与全球化规则的制定,对现行全球化规则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不过参与的前提是新兴经济体必须达成一定的共识,发出共同的声音。历史上从来都是单一的霸权国家承担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职能,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从世界经济多引擎的趋势,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新兴经济体应该探索出共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一个新的体系和机制。他认为,新兴经济体应该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的框架下扩大贸易,扩大合作机会,为全球化深入发展创造软硬基础设施条件。
“如果一个人1978年睡着了,2018年他一觉醒来时肯定无法相信眼前的中国。”亚洲开发银行原常务副行长拉贾特·纳格表示,中国经历的这场变革是根本性和深远性的,最重要的一个根本性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改革,也就是说要充分考虑中国的现实情况来形成一场可以接受和实施的市场化改革,比如中国在沿海地区建立了经济特区,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基础设施投入,参与国际贸易并成为世界工厂等。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也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宣布人民币不会贬值,成为亚洲经济的稳定器,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则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
拉贾特·纳格指出,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有4个“C”值得其他区域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借鉴。第一个“C”是承诺(commitment),过去4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从顶层决策到各个层级行动所始终遵循的重要国策。第二个“C”是协调(coordination),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有非常好的协调机制,可以把顶层的承诺转化为现实的行动。第三个“C”是连贯性(consistency),中国有长期的规划,因而发展具有连贯统一性,这在中国40年的发展中总是可以预测到的。第四个“C”是变化(change),中国具有接受、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能够与时俱进,并最终使政策主张得到落实。
此次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发布了新兴市场30国主题报告。报告对“新兴市场”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应该把新兴市场国家的界定建立在促进国家发展的基础上,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资本投资的概念。报告运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实践以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现实,从国家规模、制度环境、经济增速、结构转型和发展动力五个方面、十个指标出发,从目前具有比较完整的相关数据的183个国家中遴选出了30个符合所有条件的国家,即“新兴市场30国”,其中包括13个亚洲国家,9个拉丁美洲国家,5个非洲国家,3个欧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