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再也不能惯着城市“炸街族”了

    作者:舒圣祥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18日 02版)

        【光明时评】    

        上海首个被查到的“炸街族”,因涉7项违法,被处拘留15天记39分罚款6500元——本月初,徐家汇路沿街住户举报,当天凌晨5时许听到震耳欲聋的摩托车引擎轰鸣声。当天,上海公安交警部门通过调查找到违法当事人姜某及其摩托车。姜某存在使用伪造机动车号牌、噪声污染、多次闯红灯、改装车辆等多项交通违法行为。

        这是上海《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噪声污染治理工作的通告》自12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查获的第一起机动车噪声污染违法行为。根据规定,上海全天禁止噪声超过80分贝的九座以下客车在本市道路(高速公路除外)行驶;每天21时至次日7时禁止噪声超过80分贝的摩托车在本市道路行驶。

        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喧嚣是一种常态。各种各样的机动车噪声污染,已成城市重要污染源。人的正常听力在25分贝以下,80分贝属于高噪音,如果一个人长期暴露在8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甚至会造成不可逆的耳聋。机动车噪声污染,主要来自高分贝的超级跑车和改装车,胡乱鸣笛的驾驶陋习,以及摩托车“炸街族”。

        对照新规,高分贝的超级跑车和改装车,在车辆年检时环保可能不达标,上路行驶也会遭到严查;与此同时,因为鸣笛声呐抓拍系统的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整治乱鸣笛的执法效率和惩处威慑力。相比之下,摩托“炸街族”反倒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虽然飙车已经入刑,豪车竞速飙车有所收敛,但摩托“炸街族”似乎完全不受影响。

        每当午夜时分,夜深人静之时,很多城市都会有“炸街族”出没,不分酷暑寒冬,发出刺耳轰鸣声,在街头飙车炫技,追逐竞驶,呼啸而过。不仅严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也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大隐患。“炸街族”成员大多是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通过非法改装摩托车,追求时尚、刺激,趁着夜色满街狂奔,存在超速、超员、闯红灯等危险行为。

        “炸街族”制造噪声污染,危害交通安全,既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也严重损害公共利益。他们之所以在很多地方常年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约束和惩罚的不确定性,放纵了违法的冲动。反正没有任何后果,不用担心被扣分罚款,更不用担心被拘留判刑,当然怎么酷怎么耍,以致形成“破窗效应”,诱使更多寻求刺激者不断加入。

        摩托车不像汽车,查起来的确不容易,面对居民举报,若不是已经造成安全后果,有些地方处理起来就显得很不积极,甚至根本不管。这传递出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无异于一种放纵的暗示,甚至是变相的鼓励。反过来,如果每一起“炸街族”噪声污染事件,都必然会被严查并且严惩,“炸街族”形成明确的被罚预期,也就不会无所顾忌。

        上海向机动车噪声污染说“不”,依法严惩城市“炸街族”,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对于不时出没的“炸街族”,执法部门的治理应该日趋常态化。必须让“炸街族”尝到法律硬拳头,更多“炸街族”才不敢肆意妄为,城市居民才能拥有清静的城市空间。

        某种意义上,“炸街族”等机动车噪声污染,长期成为社会公害,其实是被惯出来的。我们的城市要更加清静,要免于机动车噪声污染,是再也不能继续“惯”着他们了。

        (作者:舒圣祥,系媒体评论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