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广西平南新益村:

    石硖龙眼为致富“点睛”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18日 10版)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村庄篇】  

        以往出门灰尘扑面,如今归来脚不沾泥。

        沿着平坦整洁的通家入户水泥路,记者来到广西贵港市平南县新益村。楼房掩映在连片龙眼树林间,村头的老年人休闲中心里,村民或在阅读或在娱乐,篮球场上,欢乐的孩童正在玩耍……

        “新益村的‘新’,受‘益’于改革开放好政策,由一个贫困村‘变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益村党支部书记卢金全为记者“说文解字”。

        改革开放前,新益村和许多村一样:种植水稻、木薯、红薯,人均年收入几十元,温饱尚可,致富无门;家家泥瓦房,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人们“出行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垃圾乱堆放,村容不像样……

        穷久了的新益村人在思考:新益村未来的“新路”究竟在何方?

        1978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大江南北,吹进千家万户,也吹到了新益村。新益村人开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尝试摸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经过村集体大讨论,大家把目光放在本村的特产——石硖龙眼上。

        “我们本地产的石硖龙眼,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品质很好。”1992年,村民骆小敏率先承包了几十亩土地,连片种植石硖龙眼,几年间便获得了成功,实现了“先富起来”。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算富。2008年,骆小敏带动105户村民一起种植700多亩石硖龙眼,片片零散的荒山变成连片“花果山”。从此,新益村以发展石硖龙眼产业为抓手,逐步走出一条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的路子。

        新益村发展龙眼产业之际,正赶上平南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倾力打造石硖龙眼“金字招牌”的好时机。2017年,平南县荣膺“中国石硖龙眼之乡”称号。2018年,平南县建成广西最大的龙眼种植加工基地,全县种植石硖龙眼20多万亩,年产量20万吨,产值20多亿元,成立了92个石硖龙眼合作社,覆盖农户10万户,石硖龙眼成为全县第一大水果产业。平南石硖龙眼先后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富硒农产品认证。

        近几年,平南县组织专家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在新益村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利用品牌效应引入电商销售,拓宽龙眼销售渠道,石硖龙眼很快声名远播、行销全国。

        同时,平南县政府以1000元/亩的补贴“包砍包种”,鼓励群众砍掉速生桉,开拓荒草地,种上龙眼树。仅去年,新益村就新增种植龙眼300多亩。

        富起来的新益村农民思想更加进步,发展的步伐更快,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建设美丽村庄。全村屯屯通了水泥路,95%以上的自然屯硬化了环村道路,装上路灯,家家户户住上楼房,房前屋后实现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新益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我们探寻脱贫致富的迷途中,多亏了石硖龙眼为致富‘点睛’。我们将进一步发展石硖龙眼,做优龙眼品质,做大龙眼产业。”卢金全告诉记者,今年,新益村还帮扶了周边村屯38户贫困户,通过种植石硖龙眼实现脱贫摘帽。

        (本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