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暖阳洒进八百里伏牛山深处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石界河镇冬青树村。“玉怀,又去香菇棚忙呢,没时间做饭吧,晚上把你爹叫上,来俺家吃酸菜糊面条。”邻居曹伟招呼着魏玉怀,望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夸道:真是变了个人!
在325户千余口人的冬青树村,45岁的魏玉怀是村里出了名的“怪人”,只要乡亲乡邻有需要搭把手,他立马腾开手去帮忙,但是一提到脱贫,他却一个劲地往后缩,“反正我就一个老爹,只要我两个吃饱就行,再说了,还有政府管着我们,脱啥子贫嘛?”
2016年5月,魏玉怀被评定为贫困户后,责任组组长李春锋一个月里接连5次到家里试图正面“突破”,但是,看着魏玉怀一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样子,一时无处着手。村委会副主任王义武恨铁不成钢地说:“他爹忙活一辈子,现在快70岁了,还长期患有慢性病,他再不好好挣点钱,还有啥盼头。”“他父子俩相继享受了农业三项补贴、农村低保、电费补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政策,可不是不急嘛!”村妇女主任张影说道。“玉怀年轻时候别人给介绍对象,人家来到家里一看,家里条件这么差,就不干了。他就是没产业没钱没媳妇没动力,‘四没’!”村党支部书记宋银召分析说。
从“外围”摸清情况后,李春锋并没有气馁,他召集扶贫工作组和村两委多次开会谈论,众人一致认为魏玉怀并不懒惰,缺乏的是对生活的热情。大家分析了镇里的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决定从帮助魏玉怀发展袋料香菇入手,以实际增收点燃他的生活希望。
“玉怀,这次咱们商量下如何发展袋料香菇。”李春锋带着村支书和帮扶人又来了。眯着眼望了一眼太阳,魏玉怀蹲在家门口不紧不慢地哼了一声。李春锋也蹲了下来说:“县里现在有鼓励产业发展的好政策,你们父子俩最高能享受5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根据你的情况,我们觉得你发展香菇很合适。人生还长,你总得活得像个样儿,总不能一个人一直下去吧。确定种植香菇了,我们几个每人一天就住你家帮忙。”
听到这话,看着几个人认真的样子,魏玉怀“腾”地站起来,双手搓着,有些尴尬地说:“哪能你们来家帮忙,我自己先种种试试。”
说干就干,在扶贫工作组的协助下,他在距家300米的香菇基地租赁了一块240多平方米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棚架建了起来,一堆堆原辅料运了过来,一副大干一场的架势。
看着成堆的原材料,本来兴奋的魏玉怀突然又打起了退堂鼓,逢人就念叨:“我从没种过香菇,根本不懂技术,忙到最后不挣钱,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在魏玉怀犹豫时,帮扶人宋国政一行人来了:“玉怀,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咱镇上菌办闻主任,以后,香菇种植技术都由他亲自教你,时间节点上由他亲自来指导。”
一时间,魏玉怀心里五味杂陈,他打消了所有顾虑,坚定地表示:“你们放心,一定好好种香菇,一定对得起你们的关心。”
2016年,魏玉怀种植袋料香菇4000袋,收入突破14000元,自此,魏玉怀踏上了产业致富快车。2017年,他种植袋料香菇4200袋,加入了合一园菌果药专业合作社,享受技术服务指导、原料出厂价购置、产品统一售卖等便利,收入达到21000余元,实现了脱贫摘帽。2018年,他种植的袋料香菇又增加到5000袋,根据市场行情,预计能收入26000元。
逐渐鼓起来的腰包使魏玉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现在我种香菇挣钱,再也不会被人瞧不起了,我再努努力,多挣点钱,到时候再娶个媳妇。”
前不久,魏玉怀被评选为石界河镇“自立自强”模范标兵,在全镇大会上接受表彰。现在的魏玉怀对生活充满热情,经常义务清扫村内垃圾,还主动传授种香菇技术。
“玉怀真是让人刮目相看,扶贫扶出了他这个致富骨干,以前不想见他,现在见不到还想他!”宋银召感慨地说。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刘剑飞 罗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