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大哥,家里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讲出来,孩子不会做的题也可以问我。”一大早,河南省西华县李大庄乡的“教育村长”齐保磊就来到李集村村民耿先家走访。
在河南周口,像齐保磊这样的“教育村长”共有12458人,他们奔赴田间地头、农户家里,用爱心铺宽“扶贫路”,用奉献筑起“脱贫桥”,以教育扶贫携手帮扶困难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河南周口还有7个贫困县,25万贫困人口未脱贫。今年要实现1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任务艰巨。
“扶贫必扶智。开展教育扶贫,聘任‘教育村长’,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宣传资助政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周口市委书记刘继标说。
为此,周口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造血优势,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制订了《2018年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要选聘有担当、敢负责、有基层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教育村长’,由县或乡镇教育行政部门颁发聘书和工作胸牌,集中培训,戴牌上岗。‘教育村长’的职责主要是走村入户宣讲教育扶贫政策、甄别贫困家庭学生信息、落实教育资助情况、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帮扶”。
记者看到,在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都张贴有一张包含单位、姓名、职务、电话、职责等在内的“教育村长”信息表。这也成了贫困户联系“教育村长”的纽带。
“全市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学段资助,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今年上半年,共资助贫困学生76.39万人次,资助金4亿多元。”周口市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张国庆告诉记者。
周口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00多万人,留守儿童60多万名,约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8.9%。为此,该市依托“教育村长”平台和学校为载体,建立“留守儿童亲情港湾”220个,使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关爱、呵护,健康成长。
河南最美教师、郸城县实验小学教师王西梅担任“教育村长”后,把3名留守儿童带到家里同吃同住,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他们吃饭、穿衣、求学,被誉为“最美妈妈”。
沈丘县在开展“教育村长”走村入户大宣传大走访活动中,统计到全县还有89名孤儿。这些孤儿有的辍学在家,有的跟着祖父母过日子。现实问题摆在县委书记皇甫立新的案头,他要求教育部门组建专门救助贫困孤儿的“希望之家”,让现有的89个孤儿到全县4所最好的学校就读,吃穿住全包。
不仅解决孤儿的就读问题,很多“教育村长”更成了孤儿的“父母”。“有妈妈抱抱真好!”10岁的孤儿刘雅欣说起和沈丘县新区实验小学教师董春丽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眼圈红红的。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是我市教育扶贫的基本目标。目前,‘教育村长’们对全市14.8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走访排查,并全面建立了‘教育村长’‘一对一’结对帮扶、政策宣传‘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周口市教育局局长张建梁说,“今年教师节期间,我们表彰一批事迹突出的‘优秀教育村长’,弘扬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大家向他们学习。”
周口市万名“教育村长”无论寒暑都坚持走访,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找出路,为群众致富献计献策。“教育村长”挥洒的汗水换来了群众的笑脸。
“我今年70多岁了,学校的好政策我都知道,我的两个孙子从学校回来就说学校的好,你看,墙上还贴着资助政策告知书呢。”西华县田口乡大庞村贫困户李奶奶高兴地说。
“教育村长”发挥各自优势,有的给留守孩子补课,有的联系职业学校让农民学习一技之长,还有的通过各种渠道为群众办好事……沈丘县邢庄镇李营村“教育村长”郭猛,在走访中发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刘记功腿部摔伤,数年没有治好,导致髋关节坏死,一双儿女几近辍学。郭猛联系到郑州一家骨科医院,医院给刘记功免除治疗费7万多元。如今,刘记功腿好了,在广州一家汽车配件公司上班,每月工资有4500元,两个孩子也能安心上学了。
周口市教育局驻项城市南顿镇八联行政村的“教育村长”杨启华积极联系职业学校,让该村的11名贫困群众到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帮助他们安置就业,早日脱贫。
“我们必须让老百姓真正了解吃透扶贫政策,让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得到落实。虽然辛苦,但为群众做好事,我们都很开心。”来自淮阳县中学的“教育村长”李涛说。
据统计,目前,河南省周口市“教育村长”走访慰问建档立卡学生35万余人次,张贴建档立卡学生励志墙45万张,发放教育扶贫资助政策温馨告知书25万张,捐款捐物合计达10余万元。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丁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