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风雨沧桑一甲子,平安和谐六十载。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时,把12月11日定为自治区成立日,广西各族人民踏上了共同建设幸福、平安、和谐家园的新征程。
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各级政法机关紧扣平安建设目标,提出通过打赢“群众安全感、非访治理、从严治警”这“三场硬仗”,实现群众安全感、息诉罢访率和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的“三个提升”。今年上半年,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6.12%。
平安稳定是第一环境
没有平安,难有富足;没有平安,难有发展。
广西在创建“大平安”理念指引下,将平安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10月30日,广东深圳客商林永福到东兴市北投互市贸易区出入境办证大厅,向工作人员讲述自己的情况:“我计划在东兴开一家贸易公司,但我事情比较多,股东都是外省人,能不能尽快办完手续?”
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杨雅琪向林永福介绍刚刚落地的“企业负责人出入境证件办理时间最多不超过3天”的服务政策。林永福填了一份表格,第二天下午就领到了出入境护照和发票。
“我们在窗口单位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家人式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东兴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唐吉春说。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生命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制定了配套实施意见,出台了4个方面20项具体措施,为企业发展和经营活动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维护稳定,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早在200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建设平安广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策,全区各级各部门把平安建设作为第一责任,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推进,用稳定“第一责任”来保障发展“第一要务”。
“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说,广西全力加强边境管控和社会治理,加快营造共治共享共建的社会治理格局,切实维护广西社会和谐稳定和边疆巩固安宁。自治区主席陈武要求全区政法机关,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
每年年初,自治区党委书记、主席与14个设区市市委书记、市长及区直综治责任单位负责人分别签订《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平安建设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晋升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广西启动平安建设工作13年来,自治区综治委对95个平安建设先进单位、55名平安建设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同时对30个县份、36个乡镇和街道实行挂点督导,或黄牌警告或限期整改,推动了广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民心民愿是第一信号
平安是党和政府的宏大理想,也是人民群众的朴素追求。
60年来,广西政法机关始终把民心民愿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治理的核心理念,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不断开创社会综合治理新局面。
三卡屯是崇左市江州区一个普通村屯。2003年,江州区启动丽江新区规划建设,三卡屯47户2000多亩土地被依法征用,部分群众对拆迁补偿标准不满,走上信访维权路。2017年,新一轮边境开发开放启动,崇左市推出一系列让利于民的措施,终将困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消融,新区开发得以推进。
自治区信访局局长卢万兵说,广西以高质量信访服务平台为群众营造到家的感觉,业务规范化建设让群众“最多跑一次”,队伍专业化建设努力实现“让人民满意”宗旨,全区信访法治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群众的诉求,成为平安建设的方向。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广西公安部门开展“神剑”行动,剑指枪爆、黑恶、毒品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雷霆出击扫黑除恶,全区暴力刑事案件全面下降,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群众的权益,成为平安建设的追求。2013年,广西检察机关提出“一站式”检察服务理念,推进集控告、举报、申诉、咨询、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检察机关综合性受理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广西经验”。如今,三级检察机关已全部建成12309检察服务中心,并同步打造实体、网上、掌上、热线“四位一体”检察服务中心,检察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群众的期待,成为平安建设的重心。全区法院建成了一批具有全国水平的诉讼服务中心,立案信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达到广西法院民商事案件的50%,处于全国一流水平。各基层法院积极与妇联、司法局、律协、学院、保险协会等协作,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的低成本、高效率、好效果。
群众的参与,成为平安建设的不竭动力。2013年以来,自治区司法厅和共青团广西区委联合开展“青年志愿者彩虹桥行动”,每年招募4000名大学生利用假期到基层司法所开展矛盾化解、法律服务、交通安全、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服务,至今已招募志愿者2.2万多名,受益群众123万人。
治理创新助力平安建设
“每次巡边,我都留心观察,把边境线上一幅幅祖国山川沟壑图牢记心中。”20多年来,百色市那坡县百南乡边防助理莫建明坚持在33块界碑48.4公里边境线上巡逻,无论涉边开荒还是勘查边境,从未出过一次差错。
广西拥有1020公里陆路边境线和1595公里海岸线,维护边境安宁稳定必须有治边管边的法宝。百色市德保、靖西、那坡等3个边境县创新边境管控机制,建立党、政、军、警、民等“五位一体”的边境管控协调工作机制,使得百色市边境地区社会和谐稳定,边民安居乐业。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边境巩固安宁是广西平安建设的写照,也是广西不断提高政法工作水平的注脚。60年来,广西平安建设“接边地区治安协作机制”“路长制”“法律顾问制度”“警情全录入”“阳光审判”“跨国纠纷联处联调”等,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社会治理的“铁锁”。
“互联网+平安”成为广西社会治理和助推社会稳定工作的新载体。广西以中央综治办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9大基础模块为依托,拓展出19个具有广西特色的业务板块,这些板块又细化为85项具体业务工作。
全区1.6万个村和社区的9.9万个网格、7.4万余名专兼职网格员,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区市、县、乡、村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目前已录入数据7880万条,处理综治事案件78万件。
面对新技术新挑战,广西从提高科技水平入手,构建集指挥体系、情报体系、技防体系、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巡防体系、边境数字化管控体系“六大体系”为一体的特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预警、发现和打击能力大大提升。
各地在平安建设中大胆探索创新。防城港市铁路护路联防视频监控工作经验,面向全国推广;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山歌调解、鼓楼调解、石牌调解、民族语言调解等,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崇左在边境村屯实施“户哨”“十户联防”“路长制”等,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借力科技、依靠群众,广西基层社会治理更精细,服务群众更直接,八桂大地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莫亦翔说。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尚永江 刘毅)
(相关报道见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