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

    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

    ——国家高端智库领军人谈高端智库作用发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斯敏 张胜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6日 15版)

        陈春声

        王昌林

        顾学明

        【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谈⑨】  

    编者按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指明了我国智库建设的定位使命、方向路径、总体格局和发展理念。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要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

        三年来,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在组织架构、职能结构、内部治理、人才培养、成果产出、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持续创新、不断优化,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重要支撑。为梳理总结高端智库建设经验,本版特邀三位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或首席专家畅谈成绩、查找不足,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贡献力量。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斯敏 张胜

        对话嘉宾: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 陈春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昌林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顾学明

        主持人:以高质量研究成果辅助决策,是新型智库的核心使命。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三年来,您所在的智库就此进行了哪些务实有效的探索,积累了哪些经验?

        陈春声:三年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围绕如何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咨政建言、服务社会,建立适合高校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更好释放自身潜能这一重大命题切实探索,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

        充分认识高端智库建设与高等院校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校而言,高端智库建设不仅丰富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内涵,更成为推动新时代高校综合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动力。

        不断完善有利于新型高校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高校高端智库建设有着多学科专业支撑、高水平人才云集、理论研究扎实等独特优势,同时也存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三年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着力创新并完善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比如,创新研究质量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符合高校智库运行规律和特点的人事制度、建立并完善跨学科组织体制和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建立并完善数据库建设与内部共享的工作机制。

        发挥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专业智库优势,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工作。三年来,据不完全统计,研究院已有216项成果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或批示,在港澳发展动态、港澳治理、粤港澳大湾区等方面的研判成果与政策建议,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研究院组织多位专家参与高层次决策咨询活动30余次,为港澳工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专业意见。

        王昌林: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三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坚持“观大势、谋大局、出大策”的办院方向,紧紧围绕服务中央宏观经济决策与经济发展改革任务,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开展重大问题、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研究,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和转化能力,在努力建设具有较强综合研判能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宏观经济智库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和进展。

        开展“研究式”学习,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提升。结合宏观院研究工作和特点,开展“研究式”学习,整合全院力量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等重大课题。为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在全院开展了“大学习、大调研,把文章写在中国大地上”活动。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组织撰写了“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发展系列丛书”10本,涵盖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投资、产业、地区、能源、交通等方面。通过这些工作,大幅增强了全院科研人员的“四个意识”,实现了党务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服务中央宏观经济决策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心工作能力稳步提升。坚持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完善成果转化和评价机制。为加强宏观经济形势研究,从全院抽调骨干研究人员,组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小组”,探索实行年薪制;同时建立“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研究量化考核机制,使宏观院经济形势分析研判能力明显提高。制定试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成果奖励管理办法》,对优秀研究成果实行重奖制度,大力推进成果转化,政务信息和获得中央领导批示的研究报告数量增加近1倍。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多个司局签订了18份“结对子”协议,全方位、全链条、多种形式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等的研究和起草工作。

        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交流合作,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截至目前,我院已选择国内一些典型地区和城市,建立了9家“国情调研基地”,围绕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更好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院正在联合国内10多家宏观经济领域有影响力的智库共同筹备成立“中国宏观经济智库联盟”,群策群力,开展学术交流与联合研究。

        顾学明: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中唯一一家专门从事经贸领域研究的单位,研究院在明确自我功能和把握职责定位基础上,设置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发展合作、多双边经贸关系、内贸流通五大研究板块,同时增设了贸易与投资安全研究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研究所、现代供应链研究所,分设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等区域研究所。

        试点建设开展以来,研究院不断强化问题导向,在做好全局性、综合性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比如,针对中美经贸摩擦等热点问题,我院采取“短期应对,长期跟踪”的方式,一方面组织外贸专家组严密跟踪事态进展,围绕焦点问题、细分领域,有组织、有节奏地集中发声1000多次,其中在境外主要媒体发声比重达40%,有理有节地维护国家利益;同时按照“小而实”研究思路,系统分析中美经贸摩擦对钢铝、科技、电商、金融等产业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国内多家知名智库展开研讨,共同成立美国研究智库联盟,对中美关系从经贸、金融、财政和外交等角度进行系统解读和综合研判,充分做好储备性研究。

        探索符合智库自身发展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方式。三年来,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研究院设立了智库报告评审机制,学术委员会对报告进行审议,充分发挥其在学术把关、方向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了智库导向型科研考核管理办法及高端智库成果奖励办法,提升智库报告在科研考核中所占权重,并通过奖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激发和引导研究人员谋科研、钻科研,多出高质量决策咨询类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领军人物引领带动作用,广泛选聘社会知名专家和海外相关领域知名人士,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目前已有多位国外前政要受邀担任特聘专家。

        主持人:对内引导舆论、解疑释惑,增强公众的向心力凝聚力;对外开展公共外交、讲述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是高端智库助推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式。您所在的智库在引导舆论、公共外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顾学明:三年来,我院积极借助中央主流媒体渠道发声,引领议题设置和主题宣传,通过全方位、多领域、分梯次的智库发声格局,阐释国家决策、解读商务工作,有效增强了研究院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据统计,仅2018年我院媒体发声达2500条,中央主流媒体发声占比70%左右,国际媒体发声占比30%左右。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例,我院夯实国内传播效果、加大国际发声力度、强化宣传主动性,从中央战略决策、社会时政热点、经贸领域研究、智库建设成果等层面,积极宣介我国开放发展的理念和举措。

        我院专家撰写的《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研究报告》,全面介绍“一带一路”建设5周年贸易投资发展现状、特点和成就,以及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我院与英国英中贸易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与其共同撰写《“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英合作》报告,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广受中外嘉宾欢迎。

        以合作研究为纽带、固定平台为依托,推动与国外智库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截至目前,我院已与18家国外智库机构、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联合研究,同时与10家上合组织国家智库单位共同成立上合经济智库联盟,为上合组织智库间搭建务实稳定的合作平台。同时,借助国外知名前政要、智库专家学者和工商界领袖等“外脑”“外口”,丰富专家体系,拓展国际发声,增强对外传播,为建设对外话语体系和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发挥智库力量。

        陈春声:舆论引导和公共外交是高端智库的重要职能。我们研究院重点面向港澳社会,积极开展多形式的舆论引导、学术交流、公共外交工作。一是打造粤港澳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高地。三年来研究院举办了30多次不同形式的学术会议、智库研讨会、调研座谈会,有关会议主题和成果引发港澳学术界和政策界广泛关注。二是积极打造高层次成果发布平台。研究院连续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2018)》《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蓝皮书(2013—2018)》,对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政策进行专业解读、深度分析,获得社会广泛关注。三是积极组织专家参加高层次论坛作主旨演讲。研究院有关教授参加“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 合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论坛、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等高层次论坛,有关观点引发社会热议,起到积极效果。四是有组织地开展中央重大精神和重大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尤其注重境外舆论引导。三年来,研究院组织专家深入解读十九大精神、香港回归2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宪法和基本法宣传推广等重大热点问题,接受中央权威媒体、有影响力的省级媒体和境外媒体约稿或采访,不完全统计达280余次。五是积极开展面向港澳同胞的专题培训工作。六是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工作。通过接待外国驻华领馆和外国政府部门的访问交流,在国外举办智库论坛,正面宣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王昌林:为方便研究人员对外发声、引导预期,我院于2016年8月加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牌子,开通“国宏高端智库”微信公众号,鼓励研究人员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围绕经济社会重大和热点问题积极发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近年来,我院参与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筹备、举办和宣传解读等工作,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阐释开展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等系列重大问题研究和十九大精神解读相关工作,如院内专家参加了国家机关工委组织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组以及十九大相关国际研讨会。今年,围绕中美经贸摩擦,我院专家通过刊发文章、接受媒体采访等形式进行多角度解读,阐明我国立场和政策。

        我院大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出访、接待来访等,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主持人:高端智库功能的充分发挥,既需要锻造自身咨政能力,也需要善待智库、善用智库的社会氛围,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您对此有何期待,对高端智库充分释放潜能、更好服务发展有什么思考?

        王昌林:必须看到,与党中央的要求相比,新型智库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制约仍很突出,科研管理制度、薪酬制度、评价制度和人事制度等还不适应出高质量成果、出高端人才的要求,年轻科研人员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职称评定压力等较大,学术浮躁、短期行为、资源分散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高端智库自身不懈探索、发挥引领作用,也需要国家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和人才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让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十年磨一剑”的环境。一方面采取“增量改革”方式,采取“新增投入+新的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政策等研究需要,按照新机制,组建一批研究机构,集聚一批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采取“存量改革”方式,对承担公益性研究的智库,明确职能定位,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加大国家财政支持。

        顾学明:当前,高端智库要立足中国国情,提高服务决策能力,将自身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要立足党和国家全局谋划方案,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科学研判发展形势,积极探索发展规律。

        广大智库要“不做清谈馆,当好行动队”,秉持科学态度向决策部门反映真实情况,致力于提供多元化、多样性的政策主张、政策方案,提出靠谱管用的对策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在借鉴发达国家智库发展经验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国情和政治制度差异,避免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

        陈春声:高端智库要切实成为国家事业进步发展的瞭望者、助推者和守护者,不断提高应对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能力,持续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未来,应在以下方面重点着力,发挥高校专业智库的潜力和活力。

        坚持完善高校高端智库体制机制。在巩固已有体制机制改革基础上,推进高端智库“开门办智库”,创新体制机制,有效吸纳实务部门专家、行业专业精英,围绕重大问题,汇聚各界智慧,提出具有战略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打造有影响力的智库品牌。以研究质量为核心,不断在研究方法、研究队伍、研究成果、研究平台、学术交流等方面,树立智库品牌意识,形成一批具有先进方法论支撑、独特理论贡献、鲜明风格的高端智库。

        建立一套国际社会听得懂、能接受的智库话语体系。高校智库要发挥学术理论优势,基于中国实践经验,建构能与国际学术界有效对话的中国理论,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对话嘉宾头像由郭红松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