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军营中走出的“袁隆平”

    ——记“最美退役军人”、海南省华光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农艺师周晓东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3日 03版)

        【退役军人风采录】  

    开栏的话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他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时代大潮,自觉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勤奋工作。本报从今天起开设《退役军人风采录》栏目,宣传他们在创新创业、遵纪守法、脱贫攻坚、乐善好施、守护平安、维护公德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激励大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退役28年来,他辗转辽宁、黑龙江、天津等省市,潜心研究春小麦、水稻育种的跨纬度种植;收集整理3万多份水稻、小麦种质资源,建立全球首个私人种源库;解决了春小麦抗倒伏的世界难题;取得了再生稻、北稻南移等突破性的成果;获得国审品种两个,累计为国家增产粮食10亿公斤,被社会各界誉为军营中走出的“袁隆平”……

        他就是入选2018年“最美退役军人”的海南省华光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农艺师周晓东。

        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春小麦新品种的缺乏,老品种退化,造成我国东北春小麦产量和效益的直接下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当兵时就在农场钻研育种的周晓东又夜以继日地与小麦“为友”,辗转各地搜集育种资源,筛选淘汰了成千上万份的麦种。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做了上百次的各种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现了几株特殊的矮秆小麦。在此基础上利用杂交选育的方法选育出了新一代的“铁秆小麦”。2005年7、8月间是小麦收获的季节,东北春小麦主产区黑龙江省克山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全县小麦倒伏面积在90%以上。但周晓东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的试验田里和克山农场种植的150亩小麦却一株不倒,收获后平均亩产达到800斤以上,成为北大荒的一道风景。

        2008年底,原农业部主持召开了年度国家春小麦品种试验总结会。从2006年开始,全国共有10家育种单位参加试验,经过3年的区域和生产试验,能够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和符合国家新品种审定要求的品系只有两个,其中就有周晓东的“铁秆小麦”华建60-1。2009年全国春小麦早熟组区域试验,12家科研单位提供的参试品符合国家新品种审定要求的只有周晓东的“沈太2号”。

        小麦育种被认定为农业公益事业,作为“个体科研户”的周晓东坚持把公益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虽然他搞小麦育种没有个人效益,但他选育的小麦良种却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自然推广,农民受益、国家受益。同行们都说他的麦种是“雷锋牌”的。周晓东常说,不能光想着自己的钱袋子,要多想想老百姓的米袋子和国家的粮囤子。

        2013年4月20日,周晓东在列车上得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的消息。他立即通过多种渠道查到了雅安雨城区的救灾捐赠电话,联系好后通知家人,把储存在仓库里的一万斤大米运往了灾区。2013年8月,辽宁抚顺清原县发生特大山洪,他又为灾区人民送去一万斤大米。

        2014年,经国家农科院推荐,周晓东参与了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并和袁隆平同地试验。周晓东根据项目地三亚的气候特征、环境特点,实施阶梯循环种植法,把北稻南移项目做成了农业观光项目,让水稻金黄的丰收景象成为三亚一道亮丽的农业种植景观。2017年4月,周晓东在三亚对东北地区1000多个水稻品种进行测试,终于选育成功6个口感相同、产量相当的东北水稻,从根本上解决了稻米在海南的口感不佳问题。

        周晓东的爱人在海军服役,常和他讲起南海岛礁守岛官兵缺少淡水和新鲜蔬菜的困难。为支持部队建设,让妻子安心服役,他搬到了三亚,利用专长研究解决官兵困难。2014年,他研发成功了新一代的海水淡化机,将岛上的淡化水成本降低了,水质也达到国家一类饮用水的标准。为了实现岛上蔬菜、水果自给自足,周晓东让渔船出海时每次必须给岛上带1立方米的土壤,累计送去土壤200立方米,并亲自登岛指导官兵种菜。今年他又给岛上的菜园子安装了自动喷灌设施。现在西沙岛礁瓜菜能够正常生长,岛上还可以产西瓜和香瓜,黑色旱稻在岛上也种植成功了。

        周晓东自费租了两艘渔船,只要岛上官兵有需求,他就全力提供服务,被守岛官兵们亲切地称为“海上拥军110”。这些年来,周晓东与守岛官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周晓东十几天见不到岛上的官兵们就觉得缺点什么,战士复原退伍回家,也都来看看这个“姐夫”,周晓东的家成了西沙老兵的军供站和中转站。

        (本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