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2日 星期日

    漆器,千文万华出中国

    作者: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2日 09版)

        识文描金盝顶舍利函

        朱漆戗金人物花卉纹菱花形奁

        沈正镐制彩漆鳌鱼桃盘

        剔红游归图莲瓣形盘

        剔犀香草纹长方奁

        彩绘云凤纹漆圆盘

        黑漆莲瓣形奁

        【艺境观象】

        提起漆器,很多人会联想到日本,联想到精致的莳绘工艺。殊不知,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就有漆器问世。可以说,漆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其品类之多、工艺之精、用途之广、历史之悠久,堪称中国古代造物中的华彩篇章。

        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用280余件自战国时期直至20世纪的中国漆器珍品,演绎了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漆器艺术史,其中270余件为上海博物馆馆藏。

        这也是上海博物馆首次系统、完整地展出馆藏漆器,上一次举办这样的漆器特展还是在40年前。1979年11月,上海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湖北省出土战国秦汉漆器展”,通过集中展出荆楚地区战国、秦、汉考古新发现中的漆器精品,打开了人们认识中国漆器的大门,推动了当时全国对漆器,尤其是早期漆器的研究。

        与当年聚焦某一地区、某一时代的展览不同,此次特展以工艺为纲,以时间为序,共分为六大部分,从战国秦汉的漆彩飞扬,到宋元明清的千文万华,品种从素髹、彩绘到雕漆、填漆、螺钿,从镶嵌、戗金、描金、描彩,到后期的建漆、漆线雕等,囊括漆器发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实物,直观反映了瑰丽绚烂的中国漆器史。

    中国漆器时代

        “一文杯得铜杯十”“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西汉《盐铁论》曾这样记载当时的漆器。漆器是一种十分昂贵的器物,原材料珍贵,制作要求高、周期长,人工附加值非常之高,堪称古代的“奢侈品”。

        漆采自漆树,俗称大漆,具有抗酸碱、御冷热、抑腐蚀的特性,先民们自新石器时期就开始采用漆液髹饰木质、陶质器物。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只木胎朱漆碗,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这只碗造型古朴,漆色已不是天然大漆的黑褐色,而是调入朱砂的红色,可见是原始漆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78年,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墓葬出土了一件嵌玉高柄朱漆杯,说明四五千年前中国的漆工艺实用性和艺术性已开始结合。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工艺研究部原主任包燕丽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她介绍,在《周礼》《春秋》《尚书》《庄子》《韩非子》等许多书中都有关于“漆”的记载。先秦时期,漆艺可以用来装饰屋宇、髹涂甲胄弓箭等兵器,甚至用来入药,有关漆的地名、河名、村名比比皆是,还有作为姓氏的,孔子的弟子中就有漆雕氏。

        一件湖北荆州刘家台25号战国墓出土的彩绘漆镇墓兽,开启了展览第一部分“漆彩飞扬”的讲述。战国至秦汉是中国漆器史上第一个高峰,此时的礼仪、生活、丧葬用品,都可以用漆器制作,各地墓葬中出土的彩绘漆器数以万计,数量惊人,达到全盛。战国漆器首推楚国,楚国漆器纹饰精美,用色极为丰富,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大批漆器可以代表这一时期漆器制作的最高水平。这个墓葬出土的漆器,小到食用器具,大到衣箱、车马具、棺椁,以及悬挂65件编钟的漆木架等,种类丰富。

        汉代是中国漆器史上最灿烂辉煌的时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漆器制作也随之迅猛发展,达到空前繁荣。有研究人员做过统计,凡是在大汉疆域内的汉代大墓,均有数量可观的漆器陪葬,东抵乐浪墓葬群遗址,西达甘肃武威、新疆克孜尔石窟等地。马王堆汉墓3000多件出土器物中,漆器就有700多件,一号墓和三号墓出土时,边箱、棺椁还有棺内陪葬品,一眼望去大多是漆器,场面十分震撼。汉代墓葬中成千上万漆器的出土,足以见出汉代国力之强盛,物质文明水平极高,审美创新能力十分旺盛。

        “在中国物质文化史上,如果玉器时代对应新石器时期,青铜时代对应夏商周时期,汉代则可以说是在青铜文化衰退阶段,逐步形成的一个漆器时代。”包燕丽感慨,漆器作为汉代的时尚用品,凝结着智慧和精神,是汉文化的物质载体,在世界物质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页。

    极尽工巧的时尚用品

        漆器工艺极为复杂,往往一毫米厚的漆就要上20遍,一遍阴干后才能上第二遍,每天一般只能上两遍。全部阴干后,才能施以各种装饰,如彩绘、雕漆、金饰、堆漆、螺钿等,还要进行反复打磨。仅仅如雕漆一项,就要在器胎上层层髹漆至数十层或百余层,再用刀雕刻出纹饰。

        素髹漆器是出现时间最早、最为简约也是传承时间最久的漆器品种,历代都有制作。所谓素髹,即强调漆器表里装饰删繁就简只留漆色之美,而无纹饰之缀。展览中“清雅素髹”部分共展示素髹漆器24件,既有上海地区出土的宋元时期日用品,碗、钵、盘、碟、杯等,也有雅致风物如古琴。

        此次展出的清代乾隆时期朱漆菊瓣形碗和盘,漆色娇俏可人,器型端庄优雅,代表了清代素髹漆器的最高水平。其中,菊瓣形盘的盘心刀刻填金隶书乾隆御题诗:“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比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博士品同谢青喻,仙人颜侣晕朱酡。事宜师古宁斯谓,拟欲摛吟愧即多。”

        展览的“雕锦镂华”“螺钿萋斐”“金髹彩妆”三部分,则展示了漆器极尽工巧之能事。螺钿是用螺、蚌的外壳在漆器表面加以装饰的工艺,有厚螺钿和薄螺钿两种类型。宋元时期螺钿工艺精进,钿片渐薄,佳作迭出。展品中,宋元时期“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和“黑漆螺钿人物图圆盒”均为海外回流文物,国内罕见,十分珍贵。清代螺钿精益求精,钿片薄如蝉翼,细若秋毫,普遍采用点螺工艺,局部片嵌金花,其构图、配色模拟书画趣味,随彩而施,光华可赏。

        包燕丽介绍,宋元明清时期是漆器史上第二个高峰,漆器品种繁多,数量可观,艺术品居多,出现了千文万华的局面。宋代漆器既精致又实用,并且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生产生活日用品,有大批出土的素髹漆器为证;另一方面,继续向精致发展,戗金、描金和雕漆工艺可以代表宋代漆艺的最高水平。且看宋代雕漆,剔犀、剔黑、剔红、剔彩等,几乎囊括了后世雕漆的所有品种。

        此次展览中,一件北宋庆历二年的“识文描金盝顶舍利函”备受关注。识文是堆漆的一种,即用漆灰堆作阳线花纹或平地堆作阴线花纹,花纹与漆地同一颜色的髹饰技法。在这些花纹上屑金、泥金或打金胶上金和贴金,称为“识文描金”。这件舍利函有明确的制作日期和精确的出土地点,是宋代识文描金漆器的典型作品,颇为难得。

    漆器工艺有待复兴

        明清两代是中国漆器史上的集大成者,不仅品种和数量多,制作工艺也非常成熟,多种髹饰技法综合应用是这个时期漆器制作的特点,工艺繁复,如雕填、识文描金、描金罩漆等。

        漆器自汉唐时期传入日本,历经千年之后,已成古老技艺,传承寥落,更是退出了生活实用领域。而在日本,漆器技艺被发扬光大,长期作为生活日用品,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大部分宋元时期的漆器珍品如今被保存在日本。众所周知,首字母小写的英文“china”是“陶瓷”的意思,而首字母小写的“japan”则是“漆器”的意思。

        此次展览特别设置了“闽风瑞光”篇章作为收束,希望展示漆器工艺在上世纪50年代的传承。福州脱胎漆器是在继承中国漆艺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巧光亮,色彩丰富,工艺独特,其开创者为清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沈绍安,几件展品勾勒出沈氏后人对漆器工艺的延续和创新。

        包燕丽坦言,眼下漆器工艺的传承并不乐观。美术院校对漆器这一专业并没有足够重视,学生们即便有所涉及,也大多只涉漆画,漆器制作工艺的传承亟待复兴。中国是漆器的故乡,希望有更多人关注漆器,研究漆器,希望有更多的手艺人和爱好者把漆器艺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在一雕一镂、螺钿华彩中感悟器物之美好。

        (作者:颜维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