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蚶江的胆识与胸怀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刘成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30日 04版)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乡镇篇】

        从泉州湾跨海大桥上远眺,港口小镇石狮蚶江如一幅跨越千年的画卷映入眼帘:海边桥吊耸立,巨轮穿梭;金钗山上,巍巍六胜塔诉说着岁月荣光;而依山傍海的是林立的高楼、秀美的村庄。

        福建蚶江,以沿江滩涂产蚶而得名。从昔日的小渔村到今天的全国百强乡镇,蚶江人用精彩的故事告诉人们:改革开放40年来,这个闽南小镇的发展成长,凭借的是爱拼敢闯的胆识和开放包容的胸怀。

    用心打拼,求变求新

        位于蚶江镇政府边的石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里,星火铝制品有限公司厂区内货车频繁出入,业务红火。公司老板陈兴星是土生土长的蚶江人,凭着一股子韧劲在铝材行业摸爬滚打30多年,当年的农民企业家变身为今天的科技实业大咖。

        由于家庭生活贫困,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陈兴星早早地辍学下地。改革开放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1983年,陈兴星靠着借贷来的350元起家,办起铝材氧化厂。

        为了企业的发展,陈兴星把眼光放在了如何提高铝材的氧化技术上。多年来,他刻苦学习、虚心请教,向国内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拜师,还自费前往日本、韩国等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和实践,陈兴星掌握了先进的铝材氧化技术,成功解决氧化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理问题,自己的企业发展为一家高新技术公司。

        创新无止境。近年来,陈兴星紧跟产业调整步伐,攻克多项国际性难题。2013年,由他主导研发的“自润滑性能铝合金”“抗菌耐腐蚀型铝合金”等功能性产品先后问世,企业发展一日千里。由于在抗菌领域取得突出成就,陈兴星先后荣获“中国企业研发创造奖”“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奖”,并被评为“泉州工匠”。今年4月,他作为福建省唯一代表,受邀参加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与国内航天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航天领域技术发展和专业前沿热点问题。

        陈兴星的成长历程,是蚶江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们用闽南人吃苦耐劳、爱拼敢闯的精神实现了人生抱负;用在市场经济中练就的敏锐眼光,不断更新思想,把握契机,推动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越发壮大。

        蚶江镇党委书记刘艺波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蚶江镇以纺织业闻名,被誉为“中国裤业名镇”。近年来,随着市场变化,蚶江镇积极引导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将企业增长从传统要素价格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如今,常住人口5万多人的蚶江镇,云集着300多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中国驰名商标4件。当地电子、化工、纺织、物流等4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全镇实现税收收入5.5亿元,今年1至11月,镇财政总收入4.94亿元。

    越走越勤,越来越亲

        如果说办企业、闯市场体现了蚶江人的拼劲,那么连续举办了12届的“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体现出蚶江人的胸襟与情怀。

        纪培明是首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的策划者。带着记者来到清代蚶江海防官署遗址,纪培明指着身边一块斑驳的石碑说:“这就是对渡碑。碑上记载着:‘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等文字。”他说,蚶江海上泼水节最早见于明代,盛行清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停办。改革开放后,蚶江民间开始续办海上泼水活动,并邀台湾龙舟队参加。

        “随着活动影响越来越大,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迫在眉睫,单靠民间力量已难以承办这种数万人参加的海上大型活动,必须提升到政府主办、两岸共同参与的层面。”纪培明说。

        “为恢复与台湾鹿港的联系,石狮籍台胞林清阔先生等主动请缨,亲赴台湾鹿港镇拜会鹿港文教基金会。”纪培明回忆首届泼水节筹备工作,鹿港方面最终组团参加活动,从此,这一被评为“中国最具地方特色民俗节庆”的活动,每年端午都在蚶江举行。从2008年起,国台办将蚶江海上泼水节纳入对台交流重点项目;2011年,“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每逢端午时节,海峡两岸的民众争相涌向蚶江古渡,参加两岸对渡和海上泼水活动。人们乘上小船,驶向海面,拿着水桶,盛起海水,泼向对方船上的人。一时间水花四溅,分不清哪是人,哪是船。笑声、水声、喊声交织成一片,在海上演绎着浓浓两岸情。

        “台湾西海岸百分之八九十民众的祖先,都是从蚶江这个渡口过去的。蚶江是母港,鹿港是子港,母子相依,血浓于水。”从2007年开始,台湾鹿港参访团执行长蔡崇熙连续12届带团参加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他说,现在,蚶江和鹿港之间平均一个多月就有一次文化经贸交流活动。“大家越走越勤,越来越亲,本来就是一家人嘛。”

        (本报记者 高建进 刘成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