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南开大学:

    “零门槛、高标准”遴选拔尖创新学生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刘茜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9日 09版)

        近日,南开大学2018年拔尖创新学生遴选结束。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金柏江介绍,2018级本科生中,有3000余人报名参加本年拔尖创新学生遴选,入选人数为报名总数的19.3%。

        本次遴选中,最火爆的是经济伯苓班、经管法班、数学伯苓班、金融特色班、化学伯苓班,其中竞争最激烈的经济伯苓班是百里挑三,录取率为3.13%。

    伯苓班:让尖子生“冒出来”

        在南开,伯苓班难进是出了名的。今年开始,伯苓班的遴选零门槛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参加伯苓班的遴选,相当于多一次选专业的机会。”南开大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伯苓学院副院长段文斌说,“今年的化学伯苓班,一名商学院的学生脱颖而出,只要学生能通过层层考核,学校不设限。”

        不设门槛的开放包容,背后是伯苓班一整套成熟的“选鉴结合”培养体系。一旦入选“伯苓班”,就意味着接受“鉴别”:每学年末对学生实行末位淘汰、动态调整,当学生难以达到伯苓班的标准时,须转入相同专业的普通班级完成学业。“优秀的学生不是人为‘拔’出来的,而是会在适宜的环境下自己‘冒出来’。”段文斌说,“伯苓班‘选’‘鉴’结合、不拘一格地选拔方式,是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将真正适合伯苓班培养定位和培养方式的学生‘选’出来;为拔尖学生‘冒’出来创造条件和营造环境,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成效。”

    复合班:学科交叉育人才

        今年,南开大学首次推出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项目,面向全体2018级新生展开遴选。今年共有193人报名,遴选出了来自12个学院的30名学生。这些学生将同时修读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经济学3个专业的主要课程,获得“法学+哲学”或“法学+经济学”双学位。

        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通用+非通用”本科人才培养项目也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学科交叉范围。“通用+非通用”项目,是非通用语专业与人文社科专业复合型国际化本科人才培养项目的简称。今年在小语种(包括俄语、德语、日语、意大利语)和历史学院、经济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旅游与服务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本科新生中遴选。该项目共有222人报名,96人通过遴选,录取率为43%。

    特色班:探索大类培养

        南开大学今年共推出药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城市管理、新材料、国际金融、环境健康和光电科学等8个特色培养班,面向全校新生进行“二次选拔”。学院特色班采取小班化、国际化、导师制的模式,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国际化视野突出的优秀本科生。同时,以往既有的若干中外合作办学班也为学生多元复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特色班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尖子班、拔尖班,而是为将来走向大类培养探索道路。”段文斌说,“本科教育一定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不能脱离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以往专业有一些设置得太细,本科专业过度细分,往往导致人才成长空间收窄。实际上,本科生的人生还远未定型定向,最好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成长需求科学培养。”段文斌介绍,将来南开的本科教育将从大类招生向大类培养发展,向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发展。突出各育人要素和环节的结合与融合,力避板块式拼接和模块化叠加。

        (本报记者 陈建强 刘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