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党建】
最近,山东四海绿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特别高兴,因为创业项目刚刚入驻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他的党组织关系也有了归宿——园区“综合党委”下设的双创中心党总支。此前,由于自主创业单位没有党组织无法接收组织关系,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曾让张毅十分苦恼。如今,双创中心党总支已为入驻园区的100余家企业党员进行“兜底”,让每名流动党员都找到了“家”。
青岛西海岸是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国际经济合作区(以中德生态园为主体)是其十大功能区之一,也是青岛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园区现已入驻企业360家,共有基层党组织41个,党员731名。近年来,园区党组按照“党建引领、全域统筹、融合发展”的思路,创新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园区“综合党委”,创建了“旗红园美”党建品牌,实现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盘棋”布局:打造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园区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但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宗武邦介绍,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园区的经济业态具有多样性,是国有企业、“两新”组织、事业单位等多种经济业态、多种要素资源汇聚的综合体,也是多种组织结构、多个领域党建并存的共同体。“针对园区特点,我们在党建工作方面强化了‘一盘棋’思想,即把园区党建与园区发展统筹起来,进行一体谋划、同步推进。园区内党组织不能是各自为战的‘自弹自唱’,而是协同配合的‘大合唱’,要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为导向,建立共驻共建、共享共赢的工作机制”。
“突破党组织隶属关系,我们创新建立园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起‘1+3+N’的大党建工作格局。”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机关党委书记高四方介绍,“1”就是园区党组,发挥统领作用;“3”是指园区机关党委、中德联合集团党委、综合党委3个党委,由园区党组直接管理;“N”指的是党组织不隶属于园区的驻区单位。
红石崖街道党工委、青岛第九中学党委、黄岛区中医院党委、深圳华大基因科学研究院第26党支部、正大制药(青岛)公司党委……在园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名单上,记者看到一个多元化、多领域的党建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把园区各方面党组织凝聚起来,提出党建需求清单,共同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据统计,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以来,已通过共议共商,及时解决了341个问题。
“一张网”覆盖:建立“综合党委”进行“兜底”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地域广、企业多,仅在双创中心落户的各类小微企业就有100多家,“流动党员”“口袋党员”日益增多。为厘清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国际经济合作区创新设立了“综合党委”,对入驻园区的单位全面开展排查摸底,实现党组织应建必建、党员全部纳入管理。同时,选派7名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协助做好党组织组建和工青妇等群团组建工作。2018年园区“综合党委”成立以来,已新建立党组织6个,兜底管理党员30余名。
正大制药(青岛)公司是园区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在“综合党委”支持帮助下,正大制药(青岛)公司党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有机地融合。”正大制药(青岛)公司副总裁、党委书记左春岩说,在工作中,公司注重发挥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关键项目设立党员小组,开展技术攻关,带领职工创新创效,助推企业发展。贴近实际、富有成效的党建工作,赢得了资方的认可和尊重。2018年4月,在公司的支持下,党委建设了10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
“前段时间,园区企业华大基因党支部有3名入党积极分子需要培训,考虑到3个人回深圳总部培训有很多不便,便由‘综合党委’牵头,将3人纳入园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范围,在青岛本地培训后,再将培训结果向企业党组织反馈。”高四方说,“综合党委”的设立,实现了园区“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两个100%的目标,实现了园区的组织共建、服务共担、资源共享。
“一体化”推进:“大党建”格局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旗所指、红心所向,生态发展、大美园区”,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从无到有,“大党建”工作格局始终贯穿其中,“旗红园美”的党建品牌引领着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改革创新合作开放的大平台。
“抓园区党建就是抓园区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园区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引领和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委会主任赵士玉说,“大党建”格局助推了园区的国际交流融合:全国首家中英创新产业园、中俄地方合作园、中法工商创新基地先后落户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
“大党建”格局同样促进了园企的发展融合。园区通过“百日再提升”党建主题活动,引导机关干部和广大党员扑下身子进企业、进现场,发现问题在基层,解决问题在一线,有力促进了项目快开工、快投产、快见效。目前,园区已形成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四大产业体系”,入驻6家世界500强企业、2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
“建好一个园区、带富一方百姓,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群众。”赵士玉说,园区的“大党建”发展思路在园街治理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5年前,园区15个村零散分布、交通不便,大多数村集体收入为零;5年后,在园区和街道的共同努力下,回迁居民所在的福莱社区年集体收入已突破3000万元,3345名适龄劳动力中,有就业需求的3100名原村民全部实现了就近就业,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刘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