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18亿美元大学捐赠的启示

    作者:杨维东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7日 03版)

        【新闻随笔】

        近日,前纽约市长、彭博创始人布隆伯格宣布,将向其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捐赠18亿美元,这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世界高等教育史上最大一笔捐赠。的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捐赠基金总额不过40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也只有54所大学的捐赠基金超过18亿美元。布隆伯格表示,这笔资金将用于为中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减轻他们的财务压力。尽管此次捐赠引起一些质疑,但无疑的是,约翰·霍普金斯的学生们将会切实受益。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捐赠传统悠久。17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创办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捐赠,尤其是校友捐赠的支持,哈佛、耶鲁等常春藤名校无不是源于捐赠,始于慈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大学获得的教育捐赠达436亿美元,捐赠及其投资收益渐成大学的重要收入来源。这种捐赠传统起源于宗教捐赠,但又有着自身特点,并被众多大学内化为一种校友捐赠文化。

        除了历史传承与文化软环境外,美国大学十分重视校友关系维护与筹资体系建设,校友捐赠率、复捐率、学生捐赠率等“另类”指标日益成为筹款金额、投资收益之外的重要基准。一项调查显示,约翰·霍普金斯学生人均捐赠金额为29504美元,校友捐赠率达到了33%,这还只是美国顶尖大学中的一般水平。布隆伯格在《纽约时报》的文章中也提到,自己的第一笔捐赠正是毕业一年后向母校捐赠的5美元。密歇根大学刚刚结束了50亿美元的筹款运动,在38万名捐赠者中,94%的捐赠者的捐赠金额少于5000美元,同时学生捐赠金额超过了10亿美元,占到了全部筹款金额的20%。这些大学在筹资方面的共同点在于,他们多从未来捐赠者,也就是大学新生开始培育校园捐赠文化,灌输回馈理念,这种金字塔形的捐赠者结构为今后筹资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在长期的校友筹款实践中,美国大学在潜在捐赠校友识别、需求动机分析、沟通策略、感谢方式、信息反馈、款项使用等各个环节逐渐完善,筹款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校友捐赠与橄榄球等校园体育赛事一起,成了校友与母校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总的来说,美国大学能够获得持续性校友捐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主要是1994年第一家大学基金会成立后,中国大学才开始多渠道筹资的尝试。目前全国600余家各级各类大学基金会,正在以各种形式服务于学校事业发展。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大学的筹资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校友捐赠文化尚在萌芽。

        培育校友捐赠文化,培养校友捐赠习惯,应更多地关注尚在校园的在校生群体。既要关注富豪校友向顶尖高校的“巨无霸”捐赠,也要讲好在校学生、普通校友的点滴捐赠故事,在潜移默化间滋养校友捐赠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校友捐赠文化的培育并不是基金会或某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教学、管理、后勤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在校生,特别是本科生的学习生活体验,提高学生与学校的黏合度。此外,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动员校友参与“双一流”建设,还有赖于体制机制方面的顶层设计,从支持大学多渠道筹资角度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大学筹资体系构建及校友捐赠文化培育,并非成型于一朝一夕间,需要经年累月的沉淀,需要大学管理者们从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中挖掘一点,从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大学筹资实践中总结一点,从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做法中借鉴一点,注重与我国公益文化、大学基金发展阶段相适应,才能找到扎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特色的大学筹资模式与校友捐赠文化培育路径。

        (作者:杨维东,系华北电力大学教育基金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