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正式通过此前与英国达成的“脱欧”协议。虽然这是英国与欧盟“脱欧”谈判一年多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但是“脱欧”协议仍需英国议会与欧盟其他各成员国分别表决通过才能生效,尤其是英国国内各方博弈严重,仍有可能导致英国最终“无协议脱欧”。不过,尽管脱欧方式存在变数,但是在脱欧的方向上,英国开弓没有回头箭。
英国具有变革传统
英国选择脱欧,与其具有寻求变革的传统密切相关。
一方面,踏潮前行的变革在英国历史中比比皆是。18世纪末,英国通过拥抱工业化的变革,把英国缔造为号称“日不落”的世界第一强国;20世纪初,英国通过外交上的变革告别“光辉孤立”;二战后,在这片诞生资本主义的土地上开启了经济国有化、公私合营和福利国家建设的变革浪潮。另一方面,逆势而变在英国的发展历程中也不罕见。20世纪50年代英国就曾尝试在埃及重温帝国旧梦,结果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铩羽而归;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出了名为“撒切尔主义”的变革药方,重新走上19世纪末就曾走过的本土产业空心化老路,在去工业化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英国自加入欧共体后,借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大潮的东风,长居全球GDP国家排行榜前列。加入欧共体后区区数年,欧洲在英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例已近半数。然而硬币总有两面。新千年后的英国内受产业结构空心化影响,外受欧盟内持续不断的成员国债务危机、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伴随着恐怖主义威胁的输入性难民危机接连冲击,民粹口号开始鼓噪。同时,欧盟经历了50年的发展,架构规则不断扩展完善,德法两个欧盟创始成员国作为欧盟经济和政治发动机的格局日趋稳固,并且德法两个欧陆大国各自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早已成为英国有力的竞争对手,原本就“孤悬海外”的英国开始感到自己在地区和国际体系中的位置日益尴尬,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在当前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一些英国国内精英要求重归英国本色的声音越来越响,最终英国选择了退和变,希望通过变革给自己找寻出路。
以退求变,只有符合建设互惠、对等、开放的世界,崇尚维护多边主义国际秩序的历史大潮,破茧成蝶,而非简单一退了之,才可真正达到以退为进之目的,实现“蜕变”,否则只是简单的逆潮流而动的“退变”。如今英国以脱欧的退,求怎样的变,做怎样的抉择,最终才决定英国的未来。
对中英关系影响几何
不论日后最终以何种形式脱欧,失去欧盟这一影响巨大的地区集团加持,英国将会三路出击,在中国、美国、欧盟之间游移,重走类似“三环外交”的路线。在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脱欧在部分政治议题上会给中英两国带来挑战,但由于英国最终将离开欧盟关税和市场联盟,此举必然会给英欧经贸往来带来冲击,所以中英双方未来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前景更为广阔。
近年来,中英双边关系已由双方元首互访开启了“黄金时代”,只要牢牢把握住历史发展前行的大势,把脱欧对中英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就能发现中英两国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以及“一带一路”协作等各领域的共同利益远大于部分分歧。2017年英国已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宣布了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举措。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和即将正式运转的“沪伦通”机制为标志,未来双方在自由贸易、高端制造、教育文化、金融服务等各领域互利互补的空间会继续扩大,经济合作扮演双边关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地位将日益稳固,在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副作用和地区一体化带来的困境时,双方携手合作对多边治理机制和规则的不足之处加以改革修正的基础会不断夯实。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要英国能在“退变”还是“蜕变”两者之中善加抉择,管控矛盾,突出合作共赢,便能让两国在发展的道路上继续自我实现。如此,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未来的中英关系还能为中欧关系提供示范效应,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协商与合作寻求变革,推动彼此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继续自我超越。
(作者:任若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