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第229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与价值意蕴

    作者:杨金洲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7日 06版)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宣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意味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和价值意蕴,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坚信历史潮流奔腾向前,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一步步实现。

        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牢牢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依靠人民群众铜墙铁壁般的拥护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取得了各项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在开启与推进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继承与发展了人民立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90多年来,党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不断发生变化,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变,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没有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和党的群众观点,全面持续地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精准扶贫、民生建设、生态建设、反腐斗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得到广大人民热烈拥护。各项工作与取得的成就证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和正确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的现实追求来看,共同富裕、成果共享规定了中国发展的价值目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注了人的感性丰富性和人的需求多样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庄严承诺,从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全面依法治国到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无不彰显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意味着人人享有发展机会,享有发展成果,国家的兴旺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这一思想必然深得广大人民的拥护,从而吸引千千万万群众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力量凝聚成强大合力融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事业当中,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中国人民追求的中国梦,与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相通的,中国的发展将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就要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友好合作,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让世界更加和平安宁,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作者:杨金洲,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GSY14001〕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