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苏州科技大学:文化融校提升发展软实力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吴益民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5日 04版)

        近日,苏州科技大学公布了2018校园文化精品培育名录库入库项目,此次全校共有19项文化精品入库。

        “打造一所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文化是核心支撑。苏州科技大学以文化融校战略提升学校发展软实力,为广大师生构筑起了一座座精神家园、文化乐园和学术花园。”苏州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庆奎告诉记者。通过“校园文化精品培育名录库”建设,建成一批体现学校传统与特色、继承与发展,融思想性、教育性、时代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校园文化精品。

    创新形式 构筑精神家园

        商学院的“宋妈妈工作室”是今年入选校园文化精品培育名录库的项目之一。“宋妈妈”本名叫宋红英,2008年至今担任商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宋妈妈”这个称呼已有十年。

        作为大学生思想工作团队,宋妈妈工作室有了章程,推出了主题班,还有了外援团。继针对挂科学生开出帮扶班后,今年宋妈妈组织新疆籍学生开出了汉文化班,以学写汉字,说普通话,诵读经典诗文来感受中华文化,树立家国情怀。

        “苏州科技大学优秀辅导员形势政策宣讲团”是入选名录库的另一项目。身边的榜样+“网红”辅导员,是苏州科技大学开展党的十九大校园巡讲的“吸睛大法”。

        “现在的学生品牌意识很强。”苏州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董巍峰表示,如今,同学们渐渐反感快餐文化,“一分钟了解”“一张图读懂”已不受欢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也迫在眉睫。此次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校园巡讲的6名优秀辅导员分别就“理论中国”“信仰中国”“文化中国”“美丽中国”“幸福中国”“青春中国”6个话题与青年学生热烈互动。

        曾获得江苏省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的张菡,是一位年轻的副教授,她在跟学生解读“幸福中国”时讲道:“幸福就是上午在上海,坐着复兴号,中午就能到北京吃上正宗的烤鸭;幸福就是出门不用带钱包,只要手机一刷,滴的一声,一切都搞定……”对这次校园巡讲,同学们感受到接地气、“对胃口”,“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思辨,而我们的巡讲员恰好是观点引领者。”商学院学生汪于杰说。

    内外兼修 构筑文化乐园

        苏州科技大学石湖校区坐落在上方山下,石湖之畔,南宋文学家、诗人范成大在此结庐耕读,并写下了诸多热爱自然、关注民生的精彩诗篇。学校借用为石湖新校区的路、桥、建筑物等在全校范围内征名“海选”,在校园里掀起一波波“范成大热”“读诗品词热”,同学们更是在官微上接起了飞花令:“月色波光看不定,玉虹横卧金鳞舞”“无力海棠风淡荡,半眠官柳日葱茏”……古韵今风,文脉相袭,学校的“玉虹桥”“葱茏桥”“霜晴桥”等桥的命名古典雅致,都出自范成大的名诗名篇。

        图书馆确立“文化传承和文化引领”的发展方向,将文化创造和人文关怀渗透到各个角落,建构展示学校品位、全方位为师生服务的文化平台。

        学校图书馆大厅有一巨幅石湖胜景壁画,取自清代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梦想公开课”“与信仰对话”“石湖讲坛”“大师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校园文化活动,是广大师生的“必修课”和“必追剧”。

        图书馆还设有粉画大师杭鸣时教授工作室。苏州科技大学杭鸣时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粉画创作实践与国内粉画人才的培养,苏州因此被誉为“中国粉画艺术中心”,而杭鸣时教授工作室自然成为校内一个热闹的艺术沙龙。

        发挥地处苏州的区位优势,有效转化为资源优势。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刺绣大师姚惠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桃花坞木刻传承人顾志军等建立大师工作室,定期举办活动,为师生传授苏绣、木刻年画等民间艺术。姚惠芬教授的《刺绣工艺基础》,成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厚积薄发 构筑学术百花园

        苏州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也是长三角地区最繁荣、最活跃的经济文化集聚地之一。如何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作为主要单位起草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该《条例》已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

        除了对《条例》的起草,研究院还承担了与苏州名城保护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和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30余项。其中,《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三五”规划》是苏州首个关于名城保护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规划;《苏州普查登录点保护管理办法》作为技术标准将适时在全国推广;《中国园林传统造园技艺——苏州园林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储备项目的主要申报材料。

        坐落在苏州西中市南阊门口的15号街坊,曾是明清以后苏州最繁华的手工艺集聚区和商业大街。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夏健教授表示:“以打造‘民间工艺坊’为核心理念,通过原民间工艺厂的改造激发周边活力,带动整个街坊的发展。”苏州正在改造的40个古城街坊中,由该研究院中标设计的项目占了一半以上。

        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研究院、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江南文化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苏州运河文化研究所等应运而生,聚焦社会发展打造城市智库,梳理姑苏文脉弘扬吴地文化。

        “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苏州科技大学以文化涵养人才,培育了一批批‘崇文尚智、精益求精、慧心灵秀’的毕业生,服务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张庆奎说。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吴益民)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