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温故】
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智者顺时而谋。’站在历史前进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认清世界大势,把握经济脉动,明确未来方向,解答时代命题。”
“智者顺时而谋”,语出东汉初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见《昭明文选》卷四十一),该句完整表述是“盖闻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常窃悲京城太叔以不知足而无贤辅,卒自弃於郑也。”在叶嘉莹之师顾随先生所著的《中国古典文心》中,曾专门讲解过这篇书札。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主席在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时,直播画面拍摄到习近平主席办公室的书架上就存放有《中国古典文心》。
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今安徽萧县)人也。他是光武帝刘秀开国的功臣,被封为大将军,担任幽州牧。他与下属鱼阳太守彭宠因政见不同而结怨。彭起兵造反,朱浮“以书责之”,即在此信中一开始便指出“智者顺时而谋”,强调聪明的人应该顺应时势谋事,而不能违背事理处事;劝对方认清天下形势,考虑行动后果,否则失败的结局是无法避免的。
“时刻、时间、时候、时段、时期、时代……”,任何事物,包括自然的、社会的“事”和“物”,都是在时间、空间中展开、发展演变的。“及时、应时、合时、适时、随时、因时、乘时、得时、违时、悖时……”,皆在说明人们对待“时”的态度。其中,不同的字词表达亦映现可能出现的结果。比如,“应时”“得时”对应的就是成功的结局,而“违时”“悖时”对应的就是最终的败局。中国人讲的时间观念,绝不只是一个刻度、一段期限的“参数”,而蕴含着“时势”“时事”即事物发展的大势、规律,与事物本身密不可分。既符合客观的“时、事、势”,又尽情挥洒人的灵动性,于是有了“时谋”之说。
机遇即时遇,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与懦弱、懈惰无缘;机遇稍纵即逝,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常常能获得它;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能不能认清它、抓住它,主动权在每个人手里。诸葛亮少有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大政治家管仲和军事家乐毅,隐居隆中待机而出。若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就没有著名的“隆中对”,“三国鼎立”的历史恐怕也将改写。拿破仑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1793年他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抓住机会直接向上司提出新的作战方案,以其胆识和才智攻克土伦,因此荣立战功,破格提升,一举成名,为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故有“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经·系辞下》)、“大丈夫相时而动”(《红楼梦》第四回)、“见机不遂者陨功”(《盐铁论·击之》)之说。不要以为机会会第二次敲门。由于过分审慎,人们对时机就会重视不够,就会坐失良机。命运的“斗牛士”塞万提斯说:“乘着顺风,就该扯篷。”对机缘的抉择及实现,往往取决于意志。厄运有时倒可能是件好事——关键在于能否将其转化。许多人总是等待机会从天而降,而不想努力拼搏来创造机会;要知道,有时创造的机会比得到的机会更多。
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点,回答时代课题,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坚强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时代”之认知,其实包含着人们智慧的提炼和总结。如当今“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就是在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重大变化、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基础上作出的,有充分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判断出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才能叫作“新时代”。唯有如此,才能从变化中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并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以奋斗者的姿态去主动顺应、锐意进取。
全球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人为的因素,更加凸显了各国抉择和努力的重要性。这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为“把握包容性机遇,拥抱数字化未来”,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是《把握时代机遇 共谋亚太繁荣》——在时代提供的“机遇”基础上,领导人登高望远,“共谋”亚太未来发展愿景,同样需要“认清世界大势,把握经济脉动,明确未来方向,解答时代命题”;坚持共谋发展这个公约数,以正确理念和方针作引导,争取创造更大发展机遇。
(作者:朱康有,系国防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