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抗日烽火中的赤子壮歌

    作者:许万虎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8日 04版)

        2015年9月8日,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瞻仰活动在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举行。新华社发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昆明11月17日电(记者许万虎)在全民族抗战中,海外侨胞与祖国人民同声相应、并肩战斗,呈现出空前的抗日救国大团结局面,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南洋华侨机工(简称“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全面抗战爆发后,沿海重要港口基本沦陷,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也先后断绝。经过滇西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于1938年8月修通了一条从昆明至缅甸的滇缅公路,成为当时中国和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不仅要抢运军需物资,还要运输工业生产原料和大后方人民的生活物品。

        滇缅公路修通后,熟练的司机和技工十分紧缺。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得知祖国需要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人员,发布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服务,共拯危亡。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华侨热烈响应,3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于1939年分9批回到祖国参加抗日,在滇缅公路投入抗战运输工作,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当时的滇缅公路,是抗战爆发后紧急抢修的简易公路,翻越高黎贡山等崇山峻岭,横穿怒江、澜沧江、漾濞江等急流险滩,道路极为险峻。老机工罗开瑚曾回忆道:“最危险的路段要数南天门,又窄又陡,旁边就是悬崖,看不到底。车上必须带跳板,遇上窄路时随时铺设,让车轮凌空开过去。”

        公路不少地段瘴气肆虐,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更是家常便饭,机工的牺牲率很高。就是在这样险恶的条件下,南侨机工夜以继日,出生入死地运送抗战物资。南侨机工倪鸿声曾写下诗句:“海外归来志未酬,风尘仆仆群山头。轮盘日夜无停息,不复山河誓不休!”

        据统计,从1939年到1942年,滇缅公路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其中很大部分是由南侨机工运送的,他们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海外侨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怀。

        1985年,云南省政府为南侨机工修建了一座“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碑文上这样写道:“当年回国服务的南侨机工共有三千多人。有一千多人因战火、车祸和疾病为国捐躯,另有一千多人在战后回到居住国,而剩下来的一千多人则一直留了下来……”

        近年来,为铭记这段历史,云南省昆明市专门设立了“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社区”,以图文和声光电手段,生动再现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舍生忘死的故事。此外,当地还提速抢救真实反映这段历史的“南侨机工档案”。

        云南省档案局副局长段俐娟介绍,经过积极申报,2002年,“抗战时期华侨机工支援抗战运输档案”入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今年5月,“南侨机工档案”成功入列《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希望通过抢救保护和利用,更好地记录这场华侨史上最为集中、组织最为有序、经历最为悲壮的爱国运动。”

        南侨机工后人徐宏基说,当年父辈们放弃相对优渥的生活,义无反顾回国投入艰苦的抗战事业,那一颗颗赤子之心可歌可泣,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爱国精神,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