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略谈全形拓

    作者:张友海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8日 09版)

        毛公鼎(全形拓) 陈介祺

        华封三祝博古图(全形拓) 张友海

        周鲁侯角(全形拓) 马起凤

        鱼鼎匕(全形拓) 罗振玉

        战国曾侯乙尊盘(全形拓) 张友海

        【艺海撷英】   

        当我们用眼睛捕捉到一件美好的器物时,大部分人都会随手举起相机或是手机,记录下这些美好。可是在照相技术尚未发明之时,古人会采用何种方式来记录呢?一种重要的方式便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技艺——传拓。

        传拓是中国人的发明,这一古老技艺之所以能沿用至今,是因为它具有任何其他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功能与作用。传拓是以宣纸紧覆在金石器物的文字、纹饰或器形上,然后以墨拓技法把器物原貌按1∶1转移到平面宣纸上的特殊技艺。它对文字、纹饰、器形的复原表现真实清晰,且讲究墨色浓淡相宜。因此,传拓不仅具有照相机的功能,并且还能表现出古朴、不饰雕琢的审美意趣。

        我国的传统传拓技艺源远流长,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又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魏正始中,又立三字石经,相承以为七经正字。……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并秦帝刻石,附于此篇,以备小学。”另据其他传世文献记载和有关学者考证,我国的传拓技艺应是滥觞于东汉末年,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如今所见实物拓本,以清末敦煌发现的唐太宗书《温泉铭》石刻拓本为最早,后有永徽四年唐人手写题记,便是最好的物证。

        我国历史上的金石学家很早就注意到记录金石器物整体形状的重要性。从金石学肇始的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以及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一直到乾隆内府的《西清四鉴》等,都辑录描绘了古代器物的形状。然而,这些器物形状都是通过白描摹绘的方法刻印而成,在准确描述器物的真实状态方面尚存不足。

        最能表现金石器物整体的实际形状,同时又不失金石韵味的方法,是“金石器物全形拓技艺”(以下简称“全形拓”),这种技艺出现在清代中晚期。在此之前,所谓的拓本都是指传拓古器物一个平面上的图文。

        清嘉道年间,六舟和尚受嘉兴马起凤所拓全形汉洗的启发,开始研究并开创了古器物的全形拓,古器物的图文和真实形状得以跃然纸上。一时之间,金石名家争欲观瞻。后来,山东潍县金石大家陈介祺对全形拓技法进行了改进,全形拓技术日趋成熟。民国以后,周希丁、马子云、傅大卣等人在吸纳西方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将这门技艺推向新的高峰。

        全形拓,又名“立体拓”“器形拓”“图形拓”,它是一种以墨拓作为主要手段,辅之以素描、剪纸和雕刻等技术,将古器物的立体形状复制表现在纸面上的特殊传拓技艺。全形拓将那些难得的器物以1∶1的比例拓制下来,让后人可以真实地感受古人的智慧与中国古老的文化。它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存器、存史、补史。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传拓者对金石学、书法、绘画、雕刻以及传拓技艺等知识和技法都须全面掌握。因此,全形拓的学术价值和艺术水准较高,拓本珍稀异常,得者无不视若拱璧。

        近几十年来,老一辈传拓艺术家相继作古,后继乏人,这门珍贵的传统技艺已经濒临失传。李学勤、孙轶青、吕济民、罗哲文、史树青等知名学者和专家对我国传统全形拓技艺非常重视,一直大力鼓励和支持专业人才对其进行发掘和研究。

        全形拓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献价值。金石拓是文博、方志等单位对古器物著录、分类、文字与纹饰等整理研究的基础材料。二是科学价值。全形拓是科学资料的一种特殊保存形式,是比照相机更能真实记录器物面貌的方式之一。三是艺术价值。全形拓虽属于传统金石学范畴,但可以通过书法和绘画的双重艺术形式,满足文人对金石雅趣的追求与鉴赏的需要。四是收藏价值。传拓制作的复杂性虽然耗时耗力,但其成品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因此,全形拓的意义甚至不亚于古器物本身,对全形拓技艺的发掘、研究和推广,就是对我国珍贵文物的一种有效保护和利用。

        李洪啸师从故宫文博专家金禹民,曾得到王世襄、傅大卣等前辈悉心传授传拓技艺,对我国传统全形拓技艺了然于胸,同时不断补修国学理论,以提升思想境界与技艺水平。十多年来,我在向李先生学习传统全形拓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技法上的科学改良,在传承传统技艺优长的同时,创造出不同的新技法。譬如,借鉴明朝出现的彩拓技术,运用独特的技法,将古器物上的铜锈和土沁表现得活灵活现,更能逼真地体现古器物的真实情况;再如“鱼眼法”,类似于摄影中的鱼眼镜头,使拓片更加立体直观,以求全形器物关键图案之最大视觉呈现,略微改造所拓器皿部件的排列比例,但仍不失全形的整体形象。

        在全形拓的制作过程中,须坚持“信而有征”的基本原则。何谓“信而有征”?就是在制作过程中,首要的前提是实物的存在。制作的全形拓或根据自己和朋友的收藏,或与地方博物馆合作,切实做到每件作品都有可信的原器。

        全形拓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这门传统技艺的改革性传承对于全形拓的科学发展和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传拓、全形拓技艺的传承还需走向大众化,与书画、美术设计手段相结合,以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等作为载体,呈现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想留住传统文化的根脉,就不能忽视那些带有文化印记的历史遗物。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文化发展繁荣的时期,在与这些古老器物的心灵对话、与这些传统技艺的长相厮守中,相信全形拓的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作者:张友海,系湖北省金石器物全形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