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艺术与商贸同行

    作者:本报记者 郭红松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1日 10版)

        顾绣非遗传承人朱庆华演示顾绣的各种针法

        伊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者博海与波斯纯手工地毯  郭红松绘

        “生活中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一幅名为《锦绣春光》的巨幅中国画在国家会议中心(上海)共享大厅内与观众见面,展示了山东菏泽巨野工笔牡丹画的艺术魅力。这一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作品为广受关注的进博会带来了浓郁的艺术氛围。

        据了解,中国传统工笔画《锦绣春光》高3米、宽15米,自2018年7月16日至10月2日,创作历时79天,线稿进行了16次修改,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商务厅指导下,由山东菏泽巨野县书画院孙自安、高潭印、赵长玉、李联起、孔庆臣等画家集体创作完成。

        这幅画作以牡丹为题材,牡丹是中国国花,是富贵、吉祥、美好的象征。作品采用锦缎式的左右铺开、向上升腾的结构,在继承传统工笔技法的基础上,融合当代绘画手法,精工细作,充分展示了牡丹雍容华贵的特色。整幅作品由红、白、黄、绿、紫5种主要花色和全部盛开的130朵牡丹花组成,牡丹花涵盖了姚黄、魏紫、赵粉、玉版白等名贵花种。其中“5种主要花色”代表着世界五大洲,“全部盛开的130朵牡丹花”代表着参加此次进口博览会的国家和地区。

        而在进博会新闻中心,墙上悬挂的21幅金山农民画同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观赏。这些农民画以江南水乡风土人情为主要题材,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大胆地进行艺术夸张,形成了鲜明的艺术构思和造型特点,让观赏者仿佛随着画境走进画中。上海市金山农民画院院长陈为民说,此次参加展出的画作代表了金山农民画40年的成果和水平。

        在新闻中心举办的“生活中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陈和传承人的现场技艺表演也受到了人们关注,吸引着来沪参加报道的境内外记者争相观看和报道。“我们这里天天都有媒体采访和做视频直播,使上海的非遗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林静说。

        这一展览精选上海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资源,让观众切实感知“传统文化触手可及,多彩非遗就在身边”。其中的上海绒绣是在西方毛线绣花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传统刺绣技法发展成的艺术门类,于19世纪中期传入上海。由于绒线本身具有纤维毛绒感不反光,绣品质感庄重,色彩丰富多变,对比度和立体感强,形成远看和四面观看效果俱佳的复色艺术效果。2011年,上海绒绣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记者在展厅内遇到了来自伊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者博海先生,他带来了和上海绒绣一样精美的真丝纯手工波斯地毯作品,其创作主题是见证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伊朗两国人民的友谊,整块地毯反映了丝路诞生以来从古至今中伊人民友好交流的故事。该地毯由七位编织大师历时七年精心制作完成,使用纯天然染料及材料,每平方厘米225个结,密度达到极致。这块地毯被命名为“一带一路地毯”。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体现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而文化艺术的展示交流也让世界更多认识中国。

        (本报记者 郭红松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