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9日电(记者杜羽、户华为)历经十余年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持编纂的《域外汉籍珍本文库》日前由人民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全部出版。该丛书从海内外搜集了2000多种稀见文献,较为系统地整理了域外汉文古籍。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既收入历史上从中国流散到域外的汉文古籍,也收入历史上域外各国翻刻、整理、注释的汉文古籍,还收入古代域外学人用汉文撰写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重要著述,每种文献都附有提要,以便读者了解其流传情况及学术价值。该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担任编纂出版委员会主任,傅璇琮、林甘泉、白化文、陈高华、陈祖武、安平秋等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
在《文库》编纂过程中,学者对汉籍的域外传播之路进行了深入研究。比如,明代学者龚守愚撰写的儒学著作《圣训演》,其明代刊本已不知所踪,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该书的朝鲜刻本,极为罕见。该书上有“宣赐之记”印,说明是李氏朝鲜王室刊刻或收藏之物;又有“养安院藏书印”,养安院是16至17世纪日本名医曲直濑正淋的藏书楼名,说明该书曾流入日本。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许多古本汉籍流散书肆,时任驻日公使的李盛铎、杨守敬等中国士人从日本购回了大量珍贵汉籍。如今,李盛铎的藏书大部分归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杨守敬的收藏也有部分归入其中。这部《圣训演》,内容源自中国,刊刻于朝鲜,曾被日本名士收藏,又回归中国,在中、日、韩三国之间,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呈现循环态势的汉籍之路,正说明了东亚诸国之间由汉字、汉籍连接起来的文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