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9日 星期五

    我们的“路”

    作者:李承泽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9日 10版)

        李承泽(右)在鞍钢鲅鱼圈新厂采访  图片为演讲者个人提供

        辽宁营口鲅鱼圈区广播电视台 李承泽

        营口是辽宁省的一个地级市,鲅鱼圈是营口一个新区。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新区,它与“一带一路”相关。

        首先,从一块钢说起。今年8月30日,世界旅游胜地马尔代夫开通了他们国家历史上的第一座桥——中马友谊大桥。

        因为马尔代夫所处的海洋环境对桥梁钢的耐腐蚀要求极为苛刻,建桥材料、技术的缺乏影响了桥梁建设。

        为解决技术难题,大桥项目组慕名找到了鞍钢鲅鱼圈新厂。该项目工程师段江涛说:“这是中马两国元首共同商定的大项目,这块硬骨头再难啃,咱也得啃下来。”那段时期,段江涛团队吃住都在现场,没日没夜地进行技术攻关,最长的一次他们连续工作超过了50个小时。最让他后怕的是不慎感染了马尔代夫当地难以治愈的疾病,鼻子出血不止,高烧不退。

        我问:“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段江涛说:“出了国才更爱国,再大的困难也得抗住!”

        经过反复试验,段江涛团队终于研发出了为马尔代夫量身定制的桥梁钢——“3镍系列耐海洋环境大气腐蚀钢”。这一长串儿名字,每个字都是实力、汗水、智慧!

        说完了钢,我再说一趟车。2014年10月18日,由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始发,直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集装箱班列正式开通运营,这是我国首个经满洲里口岸直达莫斯科的中欧班列,我们称它为“辽满欧”班列。

        上个月,我坐着这趟班列去了莫斯科。

        没想到,刚到莫斯科第一天,我就上了俄罗斯第一频道的新闻!当然,我也知道,他们关注的不是我,而是这趟班列,和班列上的这群中国人。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营口港莫斯科工作团队。

        去年夏天,团队中的两名成员陪同俄方代表回家乡考察港口项目,我第一时间赶到港口与他们见了一面,可由于行程紧张,他们都没来得及回家看看。

        他们告诉我,在莫斯科他们更想家,思念家里的亲人,好想多听听他们的声音,哪怕是担心与抱怨。可让他们开心的是,不久的将来,这个中俄两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一期工程将竣工,陆续投入使用,中欧班列在莫斯科有了更好的家!

        从一块钢,到一趟车,再到“一带一路”,我有幸记录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营口脚步、东北脚步、中国脚步。作为这条路上的一名记者,我将会一路播报,一路收获,一直前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