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加强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提升文物建筑火灾防控精细化管理水平,对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要求,要把确保文物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聚焦文物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制度设计和精准管理,注意盘活文物资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今年11月9日是第27个全国消防日。日前,记者跟随应急管理部消防局赴山西、浙江等地,调研了解文物建筑消防工作的进展状况,实地采访各地加强消防安全的有效探索和经验做法。让我们共同关注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共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山西是文物建筑的重点地区,现存元代之前的古建筑数量占到全国的七成以上,很多文物建筑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民间素传“地上文物看山西”。而对于消防队伍来说,文物建筑的数量越多、价值越高,保障消防安全的压力就越大、责任就越重。
着眼现实,山西文物建筑普遍存在消防水源缺乏、消防通道不畅、消防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火灾成为威胁文物建筑安全的最大隐患。近年来,山西的消防力量与全国同步进行了大规模而又精细的整合,从晋中到雁北,从微型消防站、消防蓄水池、大型活动消防执勤到消防志愿宣传,山西对保障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做出了因地制宜的探索实践。
微型消防站:让消防成为习惯
深秋时节,大型实景演艺节目在平遥古城里开展得如火如荼。时光流转,几百年过去了,站在南门城墙上向北望去,看到的依旧是演出里的“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每年吸引着100多万人次的游客。欣喜之余,平遥县副县长范耀宏有着更多的担忧:近几年,平遥游客不断增加,主办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文物建筑火灾防控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平遥古城的建筑群中,传统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的建筑占三成以上。大多数房屋年久失修,房屋内外不同程度存在乱堆乱放现象,且防火间距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险情。”范耀宏说,“我们从基础设施入手,先后修建和完善消火栓220个,为居民配备灭火器9088具,做到了灭火设施全覆盖;连续3年实施古城电力主管网增容改造工程,今年还将继续实施;在文物建筑单位组建了微型消防站,请消防部门对微型消防站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文庙内有很多历史悠久的文物建筑,保存比较完好,但多数是木质结构,火灾隐患不容忽视。”平遥文庙学宫义务消防队队长侯杰夫说,“我们组建了配备有10个义务消防员的微型消防站,专门负责日常消防工作。”
走进文庙微型消防站,消防服、消防水带、灭火器、防毒面罩、消防帽等消防装备一应俱全。“三知四会一联通”的标识挂在墙上,格外醒目。
“‘三知四会一联通’是指,知道消防设施的位置情况,知道疏散通道和出口的情况,知道建筑布局和功能;会组织疏散人员,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穿戴防火设备,会操作消防器材;‘一联通’有三个层面,即指挥中心与微型消防站联通,单位内部与微型消防站联通,微型消防站与队员之间联通。发生火情时,他们是最清楚情况的人,应当知道消防器材的位置、怎么处置,并及时与大队取得联系。”平遥县消防大队大队长程伟介绍说,“消防大队会定期对义务消防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把消防当成习惯,落实我们提倡和要求的‘习惯消防’理念,发挥微型消防站扑救初起火灾的作用。”
微型消防站在山西多地已经普及开来。在距离平遥古城300公里外的五台山,微型消防站已成为各个文物保护单位的必备设施。塔院寺内的微型消防站值班室里,有监控对准经常会用到火的供桌。一旦发现有火情,值班人员能及时处置。塔院寺消防安全管理人宏道介绍:“义务消防工作人员就住在隔壁,随时守护着寺院的安全。同时,寺院的人经过实操培训后,都已经能熟练操作消防水带等设施。”
消防蓄水池:备用水源必不可少
五台山显通寺的房屋有不少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防火形势严峻。除了建有微型消防站,显通寺还建立了1200立方米的消防蓄水池,旁边设置消防水泵房,通过80mm口径高压水带向菩萨顶、广宗寺等周边8家文物保护单位供水,实现了核心景区临时消防“管网”全覆盖。五台山消防大队大队长李岗说:“我们通过多次实地演练,建设消防蓄水池,增加泵房,可实现周边寺庙消防用水5分钟到达的应急需求。”
因地制宜修建消防蓄水池,建设消防供水专用管线,形成独立消防系统……五台山消防大队的经验取经于平遥古城。平遥古城距离南王庄水库达5.9公里,距尹回水库有4.7公里,一旦发生火情将面临水源不足的尴尬局面。为此,平遥在东门外的加压泵站修建了两座连体蓄水池,总容积储水量为1800立方米,其中消防贮量为1600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古城的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
消防蓄水池与加压泵站一起,成为守护平遥古城的基础设施。平遥县城乡供水总公司总经理孙贵新介绍,2015年6月底投入使用的消防增压泵站采用生活、消防共用的给水管网系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只要开启,马上就能提供压力,保障消防水压和水量。
平遥古城各个重要文物建筑单位也建设了消防蓄水池。“清虚观有一个容量为150立方米的消防蓄水池,城隍庙有一个200立方米的消防蓄水池……此外,日昇昌和古城墙还分别备有6个和7个消防水缸,以备消防之用。”程伟对平遥古城内的备用消防蓄水设施如数家珍。
大型活动消防执勤:只为文物建筑安好
“每逢重要节庆假日和大型活动,我们会启动消防应急预案。”大同市辽金文化艺术博物院副院长刘超说,“博物院提前发布公告,现场实行实名登记,同时把义务消防队跟防、专业消防机构联合执勤等工作结合起来。”
五台山消防中队副中队长王琦说:“遇到大型活动,消防队伍都要进行消防执勤保卫,一干就得连续几个昼夜。”
“游客集中的日子里,除了值班人员以外,中队全员上岗。大家在香炉四面围起隔离栏,身着战斗服站在围栏里,引导游客将点燃的香投放在指定位置。每隔10分钟,都要拖移水带,对焚香堆喷水降温。”王琦说,“累的时候,我们在消防车里稍稍打个盹,就得再次回到岗位。”
许多消防员在加入这个中队的几年时间里,只处置过两三起火警,见过的最大的火,可能就是五爷庙前的香火。曾经有人笑称他们是“香炉下的消防员”。在消防员们看来,被称作“香炉下的消防员”其实是好事,说明他们把功夫用在了平时,把文物建筑的火灾预防工作做得扎实。一个戏谑的称谓,远远好过一场火灾。
“平时我们还要承担景区的防火巡查任务,巡查每一座庙宇、每一间殿堂,消除火灾隐患,宣传消防知识。”五台山消防中队班长张伟伟说,“因地势条件所限,很多时候我们都得徒步巡查,走一圈下来就是两万多步。但只要这些文物建筑都安好,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值得。”
消防宣传:人人参与,防患于未然
“人人都是义务消防员”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2007年9月,平遥县组建了“平安妈妈”消防劝导团,成员均为50多岁的社区大妈。11年来,这个队伍不断壮大。
留心细节之处,往往能防止意外发生。“我们走进客栈、商铺检查消防设施,也在街道上劝导游客,阻止他们可能妨害消防安全的行为。”“平安妈妈”消防劝导团副团长杨荣花说,“古城里居住的老年人往往会忽视电器维修和保养。看到谁家线路设备老化了,我们就协助更新维修;谁家的笤帚放在火炉旁边,我们也随时提醒。”
大同市借用社会力量,让消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今年国庆期间,大同消防支队联合几家外卖公司,策划开展了国庆消防安全进家庭活动。他们借助“外卖小哥”的入户宣传优势,给居民送去印有消防知识的垫餐纸,让大家都参与到学习消防知识和在线有奖问答的互动活动中来。
“我们充分发挥消防宣传大使和本土曲艺名家的影响力,组建‘平安消防宣传队’,积极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并为一线消防员送上文艺演出。”大同市消防支队城区大队大队长郭武刚说,“同时,我们深入商业综合区、城乡接合部以及景区开展流动宣传,扩大宣传影响。”
山西各地消防员有着这样的共识:推进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全民参与、防患于未然。文物建筑是“活”的历史,当代人应当做个消防“有心人”,让文物建筑安全、完好地保存下去。
(本报记者 王清彬 杨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