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刘三姐:一个时代的记忆

    ——广西彩调剧《刘三姐》进京演出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潘蓉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7日 09版)

        广西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曾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国家,成为一个时代的美好记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新编彩调剧《刘三姐》再次进京演出。刘三姐的故事和歌谣,流淌过岁月的河流,在时代的轮回中激荡、悠扬。

    从传说“降临”人间

        据考证,刘三姐的故事最早见于文献是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而在壮族祖先布洛陀神话史诗中也有“僚三姐造歌”的记载。现存大部分著作认为刘三姐是唐中宗时代出生的,距今约1300多年。

        刘三姐是整个华南珠江流域多民族同有的“歌仙”,关于她的故事在人们口口相传中,产生了许多不同版本。广西宜州传说刘三姐15岁时为抗拒林氏逼婚,与情人出奔,双双成仙而去;柳江边的柳州人说她遭流氓恶霸迫害,在鱼峰山鲤鱼岩里骑鲤鱼升天成仙;漓江边的桂林人说她和情人白马郎在七星岩对唱三天三夜,最后变为一对黄莺飞去,留下高大的三姐歌台;郁江边的贵港人说她与白鹤秀才在西山山顶对歌七日,最后双双石化,或说三姐坚决反抗财主莫怀仁强娶,乘船飘然而去……

        各种传说让刘三姐名传四方。而彩调剧、电影、舞剧等以刘三姐为题材的上百种文艺作品,则使她从传说“降临”人间。1960年版的广西彩调歌舞剧《刘三姐》曾五进中南海、四入怀仁堂汇报演出。特别是知名导演苏里执导的电影《刘三姐》上映后,刘三姐瞬时间在国内外火了。

    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刘三姐山歌的生命力,源于壮族稻作文化的孕育。”壮族学者梁庭望认为,稻作经济对壮、侗等民族的生产结构、耕作方式、民族风俗、民族性格、民族意识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骄阳下,先民们挽着高高的裤腿,高歌一曲问同伴:“嘿,什么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什么结果抱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话音刚落,稻田那头便传来回音:“嘿,木瓜结果抱娘颈,芭蕉结果一条心,柚子结果抱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一问一答间,人们用巧妙的智慧将大自然的秘密糅进了山歌里。

        各族民间“诗人”珍爱着劳作中的每一次俯身,每一镐泥土,每一束稻穗,从自然里为山歌汲取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创作题材。出于对农耕文化的崇拜和丰收的期待,具有“立地成田”农作本领的刘三姐被壮乡先民们送入了“神系”,成为流传了千年的信仰。

        久而久之,十里八乡,红白喜丧,山歌成为先民们沟通交流、传情达意的专属工具,也逐渐形成了“歌圩”这一古代文明的集群形式。“三姐骑鱼上青天,留下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人们在这个相互交流、倾诉和激励的固定平台里,用喷涌而出的歌才与智慧,使对歌的独特形式越发闪烁光芒。

        如今,歌圩在广西人的手里幻化出“万花筒”般的绚丽色彩。每年的“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也是汉族的上巳节、侗族花炮节、瑶族的干巴节……横县的“夜歌圩”、武鸣的“城镇歌圩”、南宁市区公园里的“城市歌圩”,还有每年举办的民歌盛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甚至近年兴起的“网络歌圩”等崇尚“以歌会友”的壮乡人民,笃定地用民族的热情和嗓音,把壮乡打造成“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不负三姐不负歌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已有好茶饭,还有山歌敬亲人!”前不久,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在桂林木龙湖景区唱起经典曲目《只有山歌敬亲人》,获得观众热烈掌声。从17岁出演刘三姐,到年逾75岁高龄,黄婉秋如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穿梭于国内外,为各地民众进行表演,不遗余力传唱“壮乡美”。她说:“我一生荣辱都与刘三姐紧紧联系在一起,绝不负三姐不负歌”。

        黄婉秋自小喜爱文艺,13岁时,突破父母的阻拦学习桂剧,随后被选为刘三姐扮演者。电影的火爆让这个年轻姑娘一夜间成为人们心中的一朵壮族金花。

        成名后的黄婉秋没有忘记家乡的培养,长期扎根广西工作,先后担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西理事、广西海外友协理事、广西文联副主席等。1992年刘三姐艺术团成立至今,她率团到过10余个国家、地区及国内近30个省份演出。

        几十年来,在黄婉秋一样的老艺术家们言传身教影响下,一代又一代的“刘三姐”诞生了。2004年,“80后”青年演员王予嘉接演第五代刘三姐。从此以后,她的生活中似乎也只剩下了刘三姐,她坦言:“有时候甚至已分不清哪些是自己、哪些是刘三姐。”

        时光在传说与现实中流转,在那些像黄婉秋一样热爱生活的壮乡人民心里,智慧勇敢的刘三姐一直活在人们心中、活在人们身边。她用山歌鼓舞人们,唱着,唱着,唱过急流险滩,唱过沧海桑田,从唐代唱到今日,从今日唱到未来,从山水壮乡唱到全世界。

        如同流转不停的春江水,歌声不紧不慢地浸润着人们的心灵,就像春江水抚过石缝一般抚平生活中的不悦和伤痕,吸引着更多的“刘三姐”们绵绵不休地唱下去,流淌成壮乡人新的时代记忆。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潘蓉)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