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今年7月,在中德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下,德国宝马集团与华晨集团签署长期发展框架协议,追加投资30亿欧元,在沈阳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华晨宝马新厂,到2020年沈阳生产的宝马纯电动汽车将销往全球。
目前,宝马集团在沈阳累计投资近千亿元。将这么多“鸡蛋”,放在沈阳这一个“篮子”里,引发业界惊叹。而这份信任源于宝马集团在沈阳投资的15年,见证了改革开放大潮中东北老工业基地持之以恒的创业激情。
华晨宝马合资共赢是沈阳40年沧桑巨变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沈阳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特别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实现了总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85亿元,为1978年的130倍。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614.9亿元,是2003年的1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03年的5.2倍和4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积极转型谋振兴
改革开放初期,沈阳积极探索实践,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向沿海开放城市进行人才、技术、思想输出,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1986年8月,沈阳正式宣告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同期,沈阳较早地进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租赁制、股份制、资产经营责任制和国有企业破产的试点,为全国的公有制企业改革提供成功借鉴。
然而,改革发展的阵痛依然如期而至。沈阳铁西区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负担最重,困难最多。面对困境,铁西人没有依赖政策扶持,消极等待外来帮助,而是以创新的思路走现代市场经济的路子,使铁西这个老工业区步入全面振兴、持续发展的新阶段。2002年以来,沈阳实行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逐步完成工业企业“东搬西建”,同步在全市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和产业升级。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沈阳完成了德国鲁尔、法国洛林等著名老工业区历时30多年得以完成的任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铁西区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推动振兴发展,成为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典范。不但让机床、沈鼓等老牌国企重焕生机,更打造了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建筑、医药化工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五大优势产业和20个基础产业集群,逐渐找回了铁西昔日的自信和荣光。
铁西区北二路,曾经由于大多数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被称作“下岗一条街”。如今,奔驰、宝马、保时捷、路虎、英菲尼迪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纷至沓来,已发展成为全国品牌最多、配套最全,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汽车贸易产业带。
回顾铁西调整改造和振兴发展历程,铁西区委书记李松林说:“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科技创新促发展
平昌冬奥会上,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的24面智能机器人冰屏与轮滑演员的精准互动曼妙流畅,“北京8分钟”惊艳全球,给世人展现出沈阳智能制造的新名片,观众对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惊叹。
与铁西区的重工街、启工街、保工街等道路命名不同,新松机器人公司所在的浑南区,以智慧街、创新路等命名,显示出科技创新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引领作用。
浑南区东软医疗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工程师正在对一台NeuViz 128精睿CT进行最后的出厂调适。这款明星产品于2017年落户北京协和医院,至今运转稳定,为辅助医生诊断提供了国际领先的技术支撑。从研发第一台国产CT至今20年,东软医疗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打破技术垄断,填补国产大型高端医疗设备空白,已在美国、俄罗斯、德国等7个国家设立子公司,产品销往全球110个国家,获得9000多家客户青睐。
沈阳市市长姜有为认为,新一轮振兴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要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高新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产业存量,培育做强新兴产业增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以增量推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中,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从16%提高到2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从41%提高到55%,120万吨乙烯三机、AP1000核主泵、i5智能数控系统等60余项大国重器在沈问世。
成立不到3年的沈阳无距科技公司企业估值达2.5亿元以上,由20多名博士、硕士组成的公司精英团队,研发出国产农用无人直升机飞控系统,核心技术世界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创始人苏文博说:“国内一些城市曾邀请我们整个公司搬过去,我们还是选择留在沈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创新土壤给我们提供了源源动力。”
(本报记者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