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天津北疆博物院南楼时隔七十多年重新开放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刘茜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9日 11版)

        北疆博物院展厅一角。资料图片

        本报天津10月28日电(记者陈建强、刘茜)28日,珍藏大量稀有考古成果的天津北疆博物院南楼结束70多年尘封历史,经修缮复原后在原址正式开放。

        北疆博物院的创始人为法国博物学家保罗·埃米尔·黎桑,来华后取名为桑志华。桑志华在我国北方进行了长达25年、行程近5万公里的科学考察,足迹遍布黄河以北的十几个省份,搜集到古生物、古人类、植物、动物、地质、民俗等多学科实物20余万件,开创了我国古哺乳动物学研究的先河。

        北疆博物院是目前我国早期博物馆中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原历史文献完整保存至今的博物馆,堪称中国早期博物馆史上的一座“活化石”。其南楼修建于1929年,1930年建成,为二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3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0平方米(含地下室18平方米)。原使用功能为北疆博物院的图书室、实验室和地质古生物库房。

        原北疆博物院图书室收藏有图书14000余册、地图复制品900余张以及各类印版等文献资料。图书涉及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动物学、植物学等20多个学科,其中80%为外文语种,相当一部分都是当时世界顶级学术研究成果的代表性著作和当时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连续性期刊。

        北疆博物院南楼修缮工程,严格遵照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规定,以现有历史图纸及《房屋技术鉴定报告》为依据,依照残损现状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保持古建筑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使修复部分与建筑原貌保持和谐,达到了恢复历史面貌、延长使用寿命、调整功能布局、满足博物馆对外开放要求的目的。

        南楼的陈列设计,与北楼陈列呼应和衔接,而又各有侧重。北楼以藏品展示为主线,南楼更多侧重人文精神展示,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全面复原了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古生物库房等功能区,重点展现桑志华和他的团队在科考历程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客观评价北疆博物院在中外自然科学领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北疆博物院曾享誉世界,后又因战争和经费等原因久久沉寂。在几代博物馆人的不懈努力下,今天终于再次以完整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为了向社会公众展示完整的北疆博物院,天津市文广局在2016年完成北疆博物院北楼及陈列室的修缮展陈工作后,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了北疆博物院南楼建筑修缮、功能复原和陈列设计工程。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