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中国戏剧接连在日本掀起“中国文化热”:展现戏曲教育家、剧作家田汉艺术生涯的话剧《狂飙》在东京上演;京剧艺术家尚长荣携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在京都国际电影节获最高敬意奖;东京早稻田大学迎来上海昆剧团举办的《昆剧与日本的百年》讲座与演出……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文化交流高潮迭起。从传统戏曲到现代戏剧,两国艺术家共演、互鉴,在繁荣戏剧文化的同时,拉近了两国人民心灵的距离。
10月6日在东京世田谷公共剧院,话剧《狂飙》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谢幕。担任主持的日本著名戏剧评论家七字英辅感叹说:“中国话剧的结构和舞台形式如此新颖,令人惊讶。”
《狂飙》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出品,以田汉创作或翻译的5部戏剧为线索,勾画出田汉走上文艺救国道路的心路历程。此剧在日首演获得日本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日媒对此剧在舞台形式上的探索津津乐道:舞台呈现出复合式表现空间,演员表演时,8台摄影机即时拍摄、实时投影在背后的屏幕上形成黑白影像,如同同时上演话剧和电影。
《狂飙》的“戏中戏”结构和中国年轻演员的出色演出也给日本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七字英辅对记者说:“难以相信这些演员基本是在校大学生,日本的年轻演员应该来看看他们的表演!”
导演田沁鑫介绍,明年国家话剧院还将来日本演出莎士比亚名剧《理查三世》,“我对未来中日合作舞台剧的前景充满信心,中日戏剧可以互鉴”。
如果说日本观众对中国当代话剧感到“惊艳”,那么对于传统京剧,他们则是“久仰”。
在10月11日的京都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中国京剧艺术家尚长荣和他主演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被授予最高敬意奖。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当这位78岁的老艺术家登台亮相,用京剧特有的声调朗诵起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时,立即博得满堂彩。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尚长荣动情地回顾了前辈京剧人来日交流的往事,并为日本观众介绍了中国京剧唱念做打的传统。“中国京剧艺术绚丽多彩,行当丰富。希望通过传统戏曲艺术与当代影像技术结合,让更多日本朋友领略到中国京剧的风采。”
电影节期间还举办了中日艺术交流对话会,尚长荣与日本能乐国宝级艺术家坂井音重等畅谈传统戏剧的传承和中日戏剧交流。
旁听对话会的京都市民水井宏幸买票观看了《曹操与杨修》。这位年届八十的“京剧迷”告诉记者:“我曾有幸看过梅葆玖先生的演出,今天又观看了尚长荣先生的京剧电影,能够观赏中国‘四大名旦’中两位的嫡系传人演出,非常高兴!希望能有更多中国京剧来日本表演。”
除了京剧,以昆剧为代表的其他中国传统剧种的日本“票友”也越来越多,并且走进了日本大学校园。
10月23日晚,早稻田大学大隈讲堂里,约600名观众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早稻田大学教授平林宣和与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介绍昆剧艺术及昆剧与日本百年交流的历程。
随后,上海昆剧团为观众上演了3个昆剧名段:《扈家庄》精彩的“武打”场面引得观众连连喝彩;《虎囊弹·山亭》中幽默滑稽的表演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最后上演的《玉簪记·琴挑》呈现了昆曲婉转、余音绕梁的艺术特质,这是1919年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的剧目。
早稻田大学四年级学生菅生畅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次是他第一次看昆剧表演,对演出中如杂技一般的动作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印象深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再看。”
谷好好告诉记者,近三四年来,上海昆剧团每年都会来日本演出,最初她感觉日本人大多只知道京剧,但现在发现昆剧的观众也越来越多。“中日两国文化相近,日本观众接受中国传统艺术相对容易,希望通过中国戏曲人的不断努力,让日本观众了解中国300多个不同剧种的风格和特色。”
中日戏剧交流不是单向的。从2017年到2018年,日本松竹大歌舞伎近百名演职人员到北京天桥剧场公演,能乐艺术家坂井音重到西安与秦腔演员共演《杨贵妃》,狂言名门野村万作祖孙三代在北京同台献艺,以日本漫画为题材、中国手游为脚本改编的音乐剧《阴阳师》更是中日戏剧界新生力军合作的佳话。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靳飞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仍清楚地记得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以后,坂东玉三郎等歌舞伎名家来华跟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学习《贵妃醉酒》的事情。“今天,中日戏剧交流更加常态化。在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基础上,双方国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彼此间的沟通转化为一种内心的需求。”
(新华社东京10月28日电 记者杨汀、严蕾、杜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