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10月17日晚,央视八套播出的连续剧《彭湃》迎来第30集大结局。当天,恰逢重阳节,彭湃故里广东汕尾海丰县飘着细雨,但不少民众自发聚集到海丰红宫红场,通过大屏幕观看《彭湃》,并向彭湃形象鞠躬致敬。《彭湃》播出后,单集最高收视率1.56%,彭湃孙女彭伊娜动情地告诉记者,祖父甘愿放弃丰厚家产,烧掉全部地契,将土地分给农民,将自己变为无产者,为中国广大农民谋利益,人民没有忘记他。
彭湃,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1896年出生在海丰县城桥东社工商业地主家庭,精于诗词书画,才华出众。然而,在目睹了当时国家的贫穷落后,农民被剥削被压迫的困苦境地之后,他转变心境,立志变革中国社会。1917年东渡日本留学,1921年5月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带着信仰回到家乡,他说:“有信仰还不够,我们要努力去做实际运动。”
彭湃回国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1922年在家乡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县总农会,发动并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农运的一面旗帜。
红宫原为明代学宫,1927年,彭湃领导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并率先在海陆丰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土地革命,使这块热土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1929年,年仅33岁的彭湃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彭湃一家有六人先后为革命壮烈牺牲。在海丰人的心里,“彭湃是家喻户晓的英雄,更是海陆丰、广东、中国的儿子,亦是中华几千万贫苦大众的革命领袖。”
如今在海丰县,入党宣誓仪式常常会选在彭湃的雕像前,誓词中的每一句都是彭湃曾信守的,也是今天共产党人要奉行一生的。海陆丰是大革命时期的红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仅海丰县就有60个红色村庄被反动派焚烧毁坏,受害革命群众达四五万人,占当时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牺牲三万余人,其中土地革命时期牺牲者达90%以上,有姓名查考被评为烈士的三千多人。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脚踏实地做好每件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实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2014年,彭伊娜等爱心人士成立了“彭湃关爱基金”,发起给革命老区的孩子们捐赠书籍的“得趣书吧”公益项目,用实际行动传承彭湃烈士的大爱精神。“得趣书吧”公益助学项目从成立至今已走进汕尾海丰、陆丰、陆河、河源、汕头等地102所乡村学校,送去了777个书吧和77700本图书。
今年国庆黄金周七天中,红宫红场、彭湃故居客流量达15万多人,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5%。修缮一新的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彭湃故居一派“火热”,前来参观的省内外游客,瞻仰文物、拍照留念,认真了解海陆丰农运历史,追寻彭湃等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史迹,在参观旅游中接受红色革命文化的洗礼,更多游客对海丰县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开发表示称赞。
“海丰把红宫红场打造成一处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海丰县委书记丘晋雄说,“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海丰文化自信。随着海丰红色文化的广泛流传,声名远扬,它激励着每一个海丰人以彭湃同志等革命先辈‘敢为人先’的精神,以更高昂的斗志,奋力当好汕尾建设沿海经济带亮丽明珠排头兵。”
彭伊娜说,彭湃总结了几条做农民运动和群众工作的方法,即要吃苦,忠诚勇敢,受党的指导;要从下做起,很谦逊,不要摆出高贵的架子;不要夸自己能干,有功劳要归功于农民群众才好;要明白农民的生活状况及心理,谈话不要深奥,要用俗语,且要耐烦;与农民交接应严密,然决不可生金钱关系。这些方法,对现在做群众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她说,真诚无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共产党人信仰的大善大美所在。它曾经感动、召唤、凝聚了无数民族精英和民众,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今天共产党的信仰及其践行者的故事,也能够感动、打动今人。
“为了给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1929年8月24日彭湃被捕,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让此刻的我们为之泪流。而彭湃这位忠党、爱国、爱民又铮铮铁骨的血性男人,也必将世世代代活在人民的心中。
(本报记者 雷爱侠 吴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