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送”“种”结合 “育”“融”并重

    作者:赵素萍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3日 15版)

        河南是传统戏曲大省,遍布各地的地方剧种曾一度达到60余种,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河南省委和省政府2008年起就持续组织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连续多年将其列入年度惠民“十项民生工程”。2017年4月,中宣部等三部委下发《戏曲进乡村工作方案》,一年多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宣部安排部署,探索了一条“送”“种”结合、“育”“融”并重的戏曲进乡村之路。

        坚持党政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政府买单、院团演出、群众受益的运行模式,推动戏曲进乡村进得广泛、进得持久。一是健全“一个机制”。坚持党委宣传部门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文化行政部门规划实施和组织管理、财政部门负责经费保障的协同机制,落实“四有三化”工作要求(即有组织领导、有目标任务、有经费保障、有监督考核,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二是突出“两个纳入”。把戏曲进乡村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纳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省、市、县三级团体每场演出2万元、1万元、6千元的标准进行政府采购。省市县三级财政每年投入近1个亿,用于保障戏曲演出和创作生产。三是用好“三支队伍”。充分发挥国营院团的骨干作用、民营院团的主力作用和戏曲志愿者的补充作用,目前,全省参与戏曲进乡村的各类表演团体2296个,其中国有院团169个、民营院团2127个,全年共开展各类戏曲演出2万余场,实现了全省所有乡镇和贫困地区行政村全覆盖,惠及群众超过6000万人次。

        坚持满足需求与厚植土壤相融通。戏曲进乡村不仅要进得去,更要留得下。我们坚持送、种、育相结合,一是在精准配送上下功夫。在线上,建设了覆盖18个省辖市、108个县、2万多个乡村服务点的“百姓文化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农民群众通过网络进行“点单”,形成了“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的文化惠民模式。二是在创新形式上下功夫。广泛开展戏迷擂台赛、戏曲联谊会演出、戏曲知识问答、戏曲征文等实践体验活动,让群众走上戏曲的“星光大道”当主角、秀才艺,营造了唱戏爱戏的良好氛围。河南电视台的戏曲栏目《梨园春》开办24年来,已经播出1000多期,共有45万基层戏曲爱好者参与海选,2万余人走上舞台,一大批农民戏曲爱好者脱颖而出,从田间地头唱到了演播厅,成为戏曲“明星”。目前,全省共有5万多支群众自发组成的戏曲班社活跃在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县有团、乡有社、村有队,天天锣鼓响、村村有活动、家家有戏迷、人人会唱曲的生动局面。

        (作者:赵素萍,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